近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追記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朱治國。年僅43歲的朱治國,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事業(yè)。他的一生,是勤勉務實的一生、是為民造福的一生、是清正廉潔的一生,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學習銘記。我們要在“見賢思齊”中獲取精神力量,讓榜樣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長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
要學出愛崗敬業(yè)、勤勉務實的職業(yè)操守,將擔當實干融入骨髓。“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是他一生的寫照。從一名扎根基層的大學生干部到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他一直躬身踐行。為籌備好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連續(xù)一個多月加班到深夜;連續(xù)3天,驅(qū)車行駛1500公里,走訪近50個村,只為確保村(社區(qū))換屆選舉工作平穩(wěn)圓滿完成。在他心中,工作永遠是第一位。每當別人疑惑不理解時,他的回答永遠是“黨讓干啥就干啥,接過來就必須干好”。“做人要實,干工作更要務實”。求真務實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永遠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對于組織交代的任何事情,要少抱怨,多想多思考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此,才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對組織負責。
要學出牢記宗旨、為民造福的公仆情懷,將群眾冷暖掛在心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朱治國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每次下鄉(xiāng),朱治國總能很快和村里的大爺大媽熟絡起來,辦公室有群眾來時,他會熱心端上一杯熱茶,并讓大家放心訴說難題。”是啊,他的心中裝著群眾,所以才能迅速融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22年來,他走遍了全省362個鄉(xiāng)鎮(zhèn)。從基層黨建考核到干部考察、從基層換屆選舉到村干部教育培訓、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到實施村集體經(jīng)濟“破零”工程、從提升村(社區(qū))干部報酬到解決牧民安居問題,這一樁樁事情,他都會親自下鄉(xiāng)、走村入戶,了解詳細情況,并認真做好相關(guān)筆記。這個群眾口中的“好尕娃”是值得我們一生學習的好榜樣。身為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當初為什么出發(fā),要牢記為民服務宗旨,多下鄉(xiāng)、多入戶、多了解實際情況,切切實實為群眾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學出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行,將紀律規(guī)矩挺在前面。“一身正氣常律己,兩袖清風不染塵”是他一生的原則。朱治國常常告誡下屬:“手中的權(quán)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在他2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的家人和朋友從未從他身上獲得一丁點的“好處”。所以當有人勸他在格爾木市政府當司機的好友找他打招呼時,他朋友斷然回絕“他從不會用權(quán)力為朋友謀私利。”他就是這樣地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當妻子病重時,要把房子賣掉才有錢給妻子治病。我們黨員干部,正是要學習他這種清廉精神,做一個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一心為公的人。如此,我們在工作中才不會被個人私利所牽扯,干干凈凈、坦坦蕩蕩,干事創(chuàng)業(yè)才能底氣十足、才能硬氣、才能有所作為。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讓我們把對朱治國同志的緬懷埋入心底,時刻保持昂揚斗志、為民情懷,立足崗位作貢獻,責任上肩敢擔當,清正廉潔作表率,用一流的工作業(yè)績回報組織和人民的信任和期盼。(通訊員 劉令)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令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