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1.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兩者有哪些區別?
答:
兩類人員感染風險大小不同,管理要求也不一樣。
居家隔離人員在隔離期間賦碼,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員嚴格做到不外出,包括共同居住的人員,拒絕一切探訪,期間核酸檢測由社區組織采樣人員上門采集。在隔離期間因為就醫等需要外出的時候,社區要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管理期間非必要不外出,如果確實因為有就醫需求需要外出的,要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要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

問
2.居家隔離,對隔離場所的要求有哪些?
答:
(1)單獨居住,或者一套房屋里能有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的獨立,隔離室外要放置桌凳,主要是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需要;
(2)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
用衛生間;
(3)房間如果使用空調系統通風的話,應該選擇分體空調,如使用集中空調,全空氣系統應關閉回風
(4)房間內要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問
3.居家隔離人員,如何防止家人被感染?
答:
(1)配合各項防控措施。居家隔離及其同住人員要服從社區(村)統一管理,嚴格居家,不出門、不探訪,配合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健康監測等各項防控措施。若抗原自測陽性或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癥狀請立即向社區報告,減少疫情在家庭傳播風險,并配合落實核酸檢測、轉運等管控措施,轉運中服從安排,規范佩戴N95醫用防護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2)減少與同住人員接觸。居家隔離人員盡量選求相對獨立、通風較好的房間,每天開窗通風;房間使用空調系統通風時,應選擇分體空調;室外可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交接處;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日常生活、用餐盡量在所在房間內,減少與同住人員接觸,不共用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必須接觸時保持安全距離,雙方均應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3)做好環境消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居家隔離人員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可每天消毒1次。如與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居家隔離人員每次使用后應當消毒1次,加強開窗通風。

問
4.居家健康監測,對場所有什么要求?
答:
(1)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
(2)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3)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問
5.居家健康監測不限制同住人活動,會有傳播風險嗎?
答:
居家健康監測,家庭共同居住人員感染風險較低,如果做好自身的安全保障是可以正常生活的。這也是優化后的措施更人性化,更能保證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問
6.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必要外出”包括哪些?
答: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遇就醫、做核酸等特殊情況必須外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問
7.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需外出就醫怎么辦?
答:
就醫等確需外出的情況,需經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外出。外出時由專車接送,需全程做好個人防護。

問
8.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什么時候能解除?
答: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滿,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且無任何異常癥狀者,經社區核實,并收到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通知單,可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問
9.哪些人需要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有哪些自我管理要求?
答: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包括: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離后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自我管理:
(1)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 1 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時,社區管理人員應當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轄區疾控機構報告。
(2)禁止外出。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居家隔離人員嚴格做到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外出,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3)個人防護。非單獨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其他人員不進入隔離房間。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要戴口罩。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喂養嬰兒。

問
10.居家工作生活,怎么科學消毒?
答:
(1)室內空氣。首選自然通風,空氣質量差或無良好通風條件時,可采取機械通風方式。建議每日上下午各通風1次,每次30分鐘。也可采取紫外燈照射的方式對室內進行消毒,建議每日消毒1~2次,每次30分鐘。
(2)一般物體表面。加強濕式(水或洗滌劑)擦拭清潔。門把手、樓梯扶手、電梯按鈕、床頭柜、床架等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及衛生間物體表面等,可使用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或1000毫克/升的季銨鹽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 20 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建議每日1~2次。
(3)公共場所。做好室內地面、走廊、樓梯等的濕式清潔消毒。建議用清水或洗滌劑每日拖擦室內地面1~2次。拖擦完后,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
液浸泡拖布或抹布20分鐘,清水洗凈后放在室外晾曬。

問
11.居家隔離期間,防范氣溶膠傳播有哪些好辦法?
答:
一、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
二、下水管道、煙道防護。如下水管道過于干燥或沒有回水彎,可能造成氣溶膠隨氣流沿管路播散,因此,保證回水彎存水是一個有效手段;座便器沖水時要先蓋上馬桶蓋,避免氣溶膠飛濺至馬桶外;做飯開抽油煙機要及時開窗通風,避免煙道氣流串流(排煙道如有止回閥,則可以不必開窗);
三、勤打掃。每天對家里進行一次濕式清掃,必要時可進行消毒,尤其是衛生間和廚房;
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勤洗手、少聚集,噴嚏及咳嗽時遮住口鼻,尤其是在人員密集的室內空間,要堅持戴口罩、常通風、保持安全距離等自我防護措施,減少傳播風險。

問
12.居家工作生活期間,如果生病不能去醫院,網上問診有哪些渠道?
答:
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方式,不出家門就能及時就醫,從而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疫情期間,全國各地不少公立醫院開通線上問診通道,可以通過登陸線上問診平臺實現就診。
來源:湖南疾控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