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二十條優化措施”)中,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措施從“7+3”調整為“5+3”的變化引人關注。
實際上,這一點調整不僅縮短了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期限——從原來的“7天”變為“5天”,后一個“3”的內涵也有變化——集中隔離解除后,健康管理措施從原來的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3天“居家隔離”。
居家隔離應該怎么做?
是否必須單獨居住?
當家中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時,
應該注意什么?
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和家居清潔衛生?
共同居住人可以外出嗎?
小編根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及“二十條優化措施”中的
相關要求做了整理
一起來了解吧
個人健康監測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不得外出,由社區組織采樣人員上門采集,并及時推送核酸檢測結果。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根據相關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并將監測、檢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
3天居家隔離期間,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時,社區管理人員應當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轄區疾控機構報告。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滿,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且無任何異常癥狀者,經社區核實,并收到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通知單,可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隔離房間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最好單獨居住;如果條件不允許,選擇一套房屋里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并且在隔離室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交接處。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人員在居家隔離期間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者仍實行集中隔離。
房間使用空調系統通風時,應選擇分體空調,如使用集中空調,保證空調運行正常,加大新風量,全空氣系統關閉回風。
非單獨居住者的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其他人員盡量不進入隔離房間。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要戴口罩。
應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如果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喂養嬰兒。
共同居住者
共同居住者或陪護人員一并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管理要求,也就是說,在居家隔離觀察期間,均不得外出。
陪護人員與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接觸時,處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體表面時,應當做好自我防護,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其保持 1 米以上距離。
與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任何直接接觸,或離開其居住空間后,準備食物、飯前便后、戴手套前、脫手套后要進行雙手清潔及消毒。
有基礎疾病的人員和老年人不能作為兒童、孕產 婦、半自理及無自理能力等人員的陪護人員。
個人衛生
自己準備食物、飯前便后、戴口罩前后,均應當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時,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紙。
講究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如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衛生間衛生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應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居家隔離期間要做好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的通風和消毒。若使用單獨衛生間,廁所可每天消毒一次。如果是家庭共用衛生間,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每次用完廁所應當消毒一次。
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廁所門把手、水龍頭等手經常接觸的部位,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凈。
其他家居衛生
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應當清洗和消毒,餐具首選煮沸消毒15分鐘,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 15 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清洗時,要單獨放置,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 30 分鐘,或采用煮沸 15 分鐘消毒后用清水漂洗干凈。
保持家居通風,每天盡量開門窗通風,不能自然通風的用排氣扇等機械通風。
臺面、門把手、電話機、開關、熱水壺、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觸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后用清水洗凈,每天至少一次。每天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濕式拖地。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隨時消毒,消毒時用有效氯為 500mg/L~1000mg/L 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凈。大量污染物,應當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蓋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劑澆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 分鐘以上,小心清除干凈。再用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圍 2米。處理污染物應當帶手套與口罩,處理完畢后應沐浴、更換衣服。
垃圾處理
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放置到專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 75%酒精噴灑消毒至完全濕潤,然后扎緊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丟棄。
來源:婁底疾控
編輯:吳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