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星群 劉賡 梁承悅) 11月13日,在龍塘鎮新石橋村曹家組和新力組,曹新公益協會的會員和村民一道,正在安裝自來水入戶水管。“搭幫協會的青年人牽頭,我們很快就能喝到天仙山里的好水了,這可是村民盼了幾十年的事。”曹家組70多歲的村民肖買花雖然忙得滿頭大汗,可臉上卻是笑容燦爛。
曹新公益協會由曹家和新力兩個組共10多名致力建設家鄉的“80后”村民自發成立。協會自成立以來,積極為鄉鄰干實事,籌資12萬余元增設了60余盞路燈,拓寬了600余米村組公路,看望慰問困難老人,為鄰組患癌村民募捐8萬余元……一樁樁身邊事讓村民看到了公益協會的“公益性”,也進一步增加了村民的凝聚力。
今年的干旱同樣影響著兩個組400多村民的“喝水大事”。一直等雨不來的協會決定“主動出擊”,為村民找水。“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天仙山山溝里有一處好水源,可由于干旱也斷流了。”68歲的協會顧問李信初說。在找水之初,會員們有多種想法,都有點擔心投入前期自籌的巨額資金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供應兩個組乃至全村。“看到鄉鄰飲水越來越困難,大家最后統一了思想,萬一不出水,會員自籌的打井資金白投了也認了。”協會顧問李信初說。
說干就干。今年8月底,“找水工程”正式啟動。協會會員把電力線路架設到了山里,請來了專業打井隊找水。“打到100米,只見少量水,繼續打到150米,情況差不多。一直打到180多米才找到充沛水源。”協會副會長李仁明說。出水的那一刻,大家伙兒激動得齊聲喊了起來:“有水了,有水了。”為了讓鄉鄰喝到好水,協會把樣品水送到了長沙進行檢驗,水質完全符合飲用水標準,協會眾人也松了一口氣。
有人帶著干,其他村民也都開始傾力支持。水源地位置底,需要把水抽到高處才行,這就需要在半山腰建設水池。由于地勢陡峭,鋼筋水泥、沙子等材料純粹只能靠人工運輸。從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兩個組六七十名村民齊心協力參與建筑材料運送。80歲的五保老人李輔卿看到自己很多年的夙愿很快將變為現實,也加入到了干活的隊伍之中。在往半山腰運輸鋼筋時,村民們排成長龍,一根一根接力運到施工現場,汗水灑進泥土里,歡聲笑語留在大山里。“不用施加壓力,只要一聲喊,大伙都齊心干活,有時干到凌晨一兩點才干完。”會員李韜文說。
在修建水池時,大家想到天仙山林木面積達1500余畝,還“創造性”地在水池處為防滅火預留了消防口。就這樣,公益協會多方自籌資金,頂著資金缺口壓力,在村民籌勞的情況下,把水管鋪到了村民的大門口,村民只需花費極少資金安裝進戶自來水設施。 “我們很快就有自來水喝了,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曹家組72歲的吳玉珍這幾個月每天要去100多米外的地方挑水,感覺很吃力,看到安裝好的水管,開心地笑了。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星群 劉賡
編輯:曾燦芳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646655/50/1205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