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錦州、沈陽等地,深入革命紀念館、河湖治理工程、企業、社區等進行調研。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東北振興工作,多次到東北地區考察調研,為新時代東北振興謀篇布局、指明方向。本次,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調研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
以制度創新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東北作為“共和國長子”,其國資國企在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作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在我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東北振興的進程中,如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成為了關鍵問題。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優化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打造有利于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推動中央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使東北企業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重現活力、重振雄風,激發東北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的活力和內生動力。
以產業創新支撐新時代東北振興。作為我國的糧食基地和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特別是在裝備制造、醫藥健康、能源工業等傳統產業上,工業基礎雄厚,制造業體系完善、產業鏈條完整。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立足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通過釋放傳統產業優勢、創新數字化轉型升級,不僅有利于打開傳統產業發展新局面,也有助于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重塑東北產業競爭優勢,走出一條科技環境優越、科技資源匯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順暢的高質量振興發展之路。
以人才創新助力新時代東北振興。“人才是創新活動的主力軍,也是東北振興的骨干力量。”近年來,人口外流已成為制約東北振興的一個重要因素,外流人口中多為專業技術人員和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各個產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受到影響。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就需要真正落實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抓好以科技人才、企業家人才、實用型人才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依托東北老工業基地獨特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優勢,完善戰略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整合機制,尤其是要“營造良好環境,充分激發青年人創新創造活力鼓勵他們在各領域勇于創新、勇攀高峰”,不斷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形成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切實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為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作出更大貢獻”。(通訊員 劉江)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江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2/08/25/1175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