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防范養老詐騙」警惕!這6種“養老騙局”!

        來源:瀟湘晨報 編輯:吳一夫 2022-08-17 08:54:01
        —分享—

        養老詐騙有哪些?這六類較常見

        養老詐騙是指假借養老之名實施詐騙、騙取公私財物的違法犯罪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導致老年人的財產遭受巨大損失,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養老詐騙主要有六類:

        01

        提供“養老服務”

        不法分子迎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以上門照料、機構托管、提供床位等為由,誘騙老年人簽訂合同、交納會費、購買養老床位、預交養老服務費用等。

        02

        投資“養老項目”

        不法分子采取組織旅游、講座、贈送禮品等手段,先向老年人灌輸金融養老、新型投資等概念,之后以“高回報”為誘餌,誘導老年人購買養老保險、開辦養老院、購買養老公寓、入股養生基地等。

        03

        銷售“養老產品”

        不法分子通過提供免費旅游觀光、情感陪護、虛假宣傳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養生講座等方式,誘騙老年人購買價格虛高的保健品或者偽劣產品。

        04

        宣稱“以房養老”

        不法分子以“以房養老”為名,聲稱每月可以獲得高額利潤,誘騙老年人抵押房產。事實上,不法分子會將房產直接以高息抵押給職業放貸人,并將房屋處置權交由其處置。前期,老年人可能會獲得收益。后期,不法分子大多會卷錢跑路,致使老年人錢、房兩空。

        05

        代辦“養老保險”

        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虛構或夸大保險項目收益,隱瞞保險理賠真實程序,設置陷阱,誘導老年人消費。

        06

        開展“養老幫扶”

        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在老年人面前裝兒子、扮孫子,假借義務診療、心理關愛、直播陪護、慈善捐助、志愿服務、組織活動等形式,獲得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種形式對老年人實施詐騙。

        老年人咋防騙?做到“四不兩常”

        在各類養老詐騙中,不法分子之所以詐騙成功,多是利用了老年人的心善、貪利等心理。為避免上當,老年人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輕信“神奇功效”:樹立正確的保健理念,不輕信所謂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從正規的醫療機構獲取科學的保健知識。

        二、不貪占便宜:不參加所謂的“免費講座”“免費茶話會”等,警惕各類“穩賺不賠”“低投入低風險卻高額回報”的宣傳。

        三、不放松警惕:有些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犯罪時,常先和老年人套近乎。因此,對于表現得異常熱情的陌生人,老年人切勿放松警惕,莫過于親近。

        四、不泄露個人信息: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隨意打開陌生的網絡鏈接,不在陌生或不正規的網站、機構等填寫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更不要輕易將驗證碼等告知他人。

        五、常和子女商議:對于自稱銀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或自稱國家機構工作人員發來的短信或打來的電話,保持謹慎態度,如有疑問,可“第一時間”和成年子女商議,也可及時撥打相應機構的官方電話進行核實,或聯系公安機關進行核實。

        六、常學反詐知識:在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的情況下,應多學反詐知識,多關注新聞媒體、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等開展的反詐宣傳活動,提高對詐騙的識別能力,保持警惕。最好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幫助自己攔截詐騙電話與短信等。


        來源:瀟湘晨報

        編輯:吳一夫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