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科普|警惕!野生毒蘑菇的“致命誘惑”

        來源:澎湃 編輯:石成 2022-04-22 15:21:19
        —分享—

        隨著雨季的來臨,進入野生蘑菇生長旺盛的季節,但野生蘑菇種類繁多,憑經驗采摘往往存在一定風險,有些毒蘑菇中的劇毒物質毒性極大,容易導致死亡。要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

        誤區一: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僅靠顏色區別蘑菇是否有毒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如牛肝菌屬、紅菇屬、雞油菌屬中的很多種類顏色鮮艷的蘑菇,卻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大部分劇毒蘑菇,如鵝膏菌屬中的劇毒種類、灰花紋鵝膏菌、致命鵝膏、裂皮鵝膏、淡紅鵝膏等顏色并不鮮艷,外觀都為純白色或灰色,而恰恰是這些“看似普通無害”的種類,卻是我國誤食野生蘑菇導致死亡的主要種類。

        裂皮鵝膏



        誤區二:長在潮濕處或家禽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的地方的蘑菇無毒。

        科普知識:干凈的樹下一樣可以長毒蘑菇,比如鵝膏菌、亞稀褶紅菇等一些有毒種類也可以生長在松林中。



        亞稀褶紅菇

        誤區三:蘑菇跟銀器、生姜、大米和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科普知識:“銀針驗毒”僅僅是小說和電視情節,原理是銀可以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等發生化學反應而變黑,但毒蘑菇中的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發生化學反應,所以不會產生顏色變化。

        誤區四: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科普知識:有不少毒蘑菇受傷后,不分泌乳汁,也不變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卻可以分泌液體并變色。

        誤區五: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環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科普知識:許多毒蘑菇看起來很普通,但仍然有毒,比如叢生垂暮菇。



        劇毒鵝膏的三個特征

        誤區六:以前每年都在這棵樹上采蘑菇,并沒有毒,今年繼續采摘食用也沒問題。

        科普知識:蘑菇生長受自然環境等眾多因素影響,不能簡單憑借經驗判定哪片區域蘑菇是否有毒。每年因誤食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的人,基本都是那些每年都去采蘑菇從來沒中毒過的人。

        毒蘑菇毒素穩定,生熟皆不可食用

        毒蘑菇毒素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耐高溫、耐干燥、耐酸堿,一般烹調加工不能破壞其毒性,因此切記:新鮮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毒蘑菇中毒癥狀

        大多數毒蘑菇中毒早期都會出現胃腸道癥狀。有的病例表現為神經精神型,除有輕度的胃腸反應外,主要為精神神經癥狀,如精神興奮或抑制、精神錯亂。

        如果發覺誤食了毒蘑菇,您應該:

        1.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干凈指頭或筷子壓舌根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直至吐不出食物殘渣為止;

        2.催吐的同時聯絡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將患者以最快的方式送往最近的醫療單位,不要因為癥狀較輕或癥狀沒有惡化就不去醫院;

        3.保留食用過的毒蘑菇,以便確定中毒原因,告訴醫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輔助醫生的診斷及治療。


        來源:澎湃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