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漣源市三甲鄉三甲村新墾的100余畝田地上,2臺新購的旋耕機在田間作業,市農業農村局的志愿者正在指導農機手如何駕駛,村民譚繼鴻說:“今年我立志回家鄉,為糧食生產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又不懂技術,人手也不夠,一籌莫展,還好農機、農技志愿者組成的臨時生產隊,一對一的指導,謝謝他們,我現在特別有信心能把這100余畝農田種好?!?/p>

來到落馬江村,70歲的王再門和老伴正在為春耕發愁。受疫情影響,他家在外務工的3個兒女不能及時回家幫忙下地,眼看就要誤了農時,“臨時生產隊”來到了王再門的家,不到1小時就把老兩口承包的幾畝田翻耕整平,對于不方便機械作業的小面積水田,志愿者們忙上前進行人工插秧?!案兄x臨時生產隊,現在在外務工的幾個兒女不用擔心啦!”王再門說。
漣源市作為湖南產糧大縣,市委、市政府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促進。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聞令而動,下發助力春耕生產倡議書,激勵引導全市各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積極響應習總書記“關于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重要指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糧袋子,當好宣傳員、勸導員、戰斗員,目前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志愿者、鄉村振興幫扶單位和工作隊全力以赴助力春耕生產,先后組織一批黨員和科技科普志愿者成立23支臨時生產隊1000余人次,搶抓晴好天氣,深入506個村(社區)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咨詢,對缺少勞動的農戶上門幫助。黨員們和志愿者們身穿紅馬甲活躍在田間地頭,在一片片綠色中煥發著生命力。
走進漣源市白馬鎮誠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智能化育秧工廠,科技科普志愿者梁建紅在現場指導合作社負責人如何使用翻耕機、插秧機、拋秧機、撒肥機等智能化設備,合作社今年流轉1000多畝農田,如何縮短育秧周期,提高產量等問題擺在了眼前,“感謝科技科普志愿服務隊梁建紅,現在使用這些智能化設備效率是人工的20倍?!?/p>
楊市鎮金盆村,科技科普志愿服務隊的隊員正在指導當地種糧大戶使用高速插秧機?!敖鹋璐宓貏萜教狗浅_m合機械化耕種,兩個人配合1小時能插3畝地左右?!笨萍伎破罩驹阜贞犞靽徽f道,“我們后期還會不定下來對禾苗生長、抗旱灌溉、害蟲治理進行指導,確保禾苗插得下、生長好、產量高、有豐收?!?/p>
據了解,漣源市今年計劃種植雙季稻面積21萬畝,已完成11.5萬畝,志愿者助力完成2.2萬畝。(吳業平 周菲 賀浪)
來源:漣源文明網
編輯:廖堯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