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小老板“變身”墾荒人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星群 楊春煥 編輯:曾燦芳 2022-03-02 16:38:37
        —分享—

        (記者 肖星群 楊春煥 通訊員 毛建平 劉燁)挖機轟鳴,一兜兜雜草、一串串竹根被連根拔起,“這里很快將變成一塊良田。”2月28日,在漣源市湖泉鎮石門新村新屋組一塊“面目全非”的土地旁,漣源市仁愛種養殖合作社理事長易仁祥頗為自豪地說。

        231.jpg

        今年52歲的易仁祥此前是一個在外承包建筑工程的小包工頭。2020年春節前,易仁祥看到家鄉有些田地里的雜草、小竹子比人還高時,心里有了“轉戰”農業的想法。過完春節,看好國家對農業的重視,也為了安心“務農”,易仁祥推掉了建筑業務,一頭扎在了家鄉。

        由于村里的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加上水利灌溉設施的陳舊和不完善,石門新村不少田土連片拋荒。得知易仁祥要流轉荒地搞糧食生產,新屋組村民都高興地和易仁祥簽訂了5年免費耕種流轉合同。“老易要回來把我們的荒地還原成水田,我家無償把6畝地流轉給了他。”組民曾金生高興地說,“滿眼不再是雜草荊棘叢生,我們的環境也好得多啊!”

        2021年初,易仁祥在本組以及臨近的古泉村流轉稻田160多畝,其中60%是易仁祥請來挖機把荒田里的雜草、小樹、小竹子清除干凈,再請來技術人員改造成良田的。

        因為是農業“新兵”,易仁祥覺得必須自己掌握種植技術,他除了自學相關農業技術外,對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技術培訓是每次必到。2月24日,他拄著拐杖參加了早稻育秧技術培訓,一年來,他參加各種培訓達10余次,不斷用技術武裝自己的頭腦。眼界開闊了,為了便于進行機械化耕種,易仁祥考取了農機操作員證,投資20多萬元買來了旋耕機和整修了2000余米機耕道、水渠。

        2021年雙搶時,易仁祥每天早晨天未亮就來到了田里,晚上9點多才回到家里,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好好吃一頓。“看到金黃的稻谷就飽了。”易仁祥打趣道。一天在田間作業時摔傷了腳,要一年多才能康復,為了不誤農時,他請人前來收割下種。

        今年,易仁祥不顧腿腳不便,決定再流轉60多畝荒地進行改造。“對改造好的田塊,我會因地制宜進行利用,能夠種植雙季稻的絕對種上雙季稻,不適合種雙季稻的,就種植單季稻。實在不能做水田耕種的,就種上玉米、黃豆等經濟作物。”

        湖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正介紹,為進一步落實糧食生產任務,全鎮通過采取完善村級水利基礎設施,對雙季稻種植戶在市級基礎上每畝另行增加100元獎補等激勵措施,進一步調動了種糧大戶的積極性,今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預計在5500畝以上,超額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50%以上。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星群 楊春煥

        編輯:曾燦芳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2/03/01/10956569.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