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路,薪火永相傳。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回望歷史的進程,中國青年用血肉之軀鋪就勝利道路,用辛勤汗水澆筑大國根基,用智慧膽識書寫改革新篇,雖所處歷史階段有所不同,奮斗方式也迥然有異,但行為本質是卻是完全一致的。他們燃燒自我,綻放芳華,以實際行動為民族發展和時代進步貢獻青春力量,在歷史的長河中,化作永不熄滅的火炬,照亮前行路,啟迪后來人。
涓流匯聚,成就大海的氣魄;沙礫沉積,鑄就高山的巍峨。輝煌不是靠某一個人所創造,是每一個人的揮毫潑墨,勾勒出震爍古今的歷史圖景。時代的前景與青年的抉擇緊密相連,每個青年向前一小步,時代就會跨越一大步,若青年停止前進,時代同樣會裹足不前。
如果五四運動中的進步學生選擇躲在象牙塔里“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沒有為民族命運奔走呼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篇章何時才能翻開?如果華北事變后愛國青年沒有站在保家衛國最前列而奮起抗爭,全國范圍內抗日救國新高潮何時能夠到來?近代歷史中,如果都抱著“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天塌下來有人頂著”的心態,神州大地可能就此沉淪。正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匯聚起推動中華民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磅礴力量。
歷史潮流面前沒有旁觀者,青年不能選擇置身事外,也無法做到置身事外,每個人都是時代樂章中的一個音符。中華民族跨過苦難,歷經曲折,終于迎來盛世,走向復興。當代青年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沐浴在盛世榮光中,更應立志成為盛世中的一道光,擔起一份創造新的更大輝煌的責任。在完成歷史使命的過程中,沒有一份力量是多余的,一個青年的力量或許弱小,但無數份個體力量聚集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青年必將成為引領時代的絕對中堅。
日月高懸盡顯其輝,螢蟲低舞亦有其明。能力有大小之差,作用有輕重之別,但奉獻的品格卻無高下之分。“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掏糞工人時傳祥,選擇了一份“并不體面”的工作,并且一干就是幾十年。1959年,在全國“群英會”上,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握著時傳祥的手親切地說:“你掏大糞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誠然,無論是國家主席還是掏糞工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無論歷史如何演進,社會群體總是會有時代精英與普羅大眾之分。或許每個青年都懷有成為精英的遠大追求,期望以自己的偉大壯舉在時代的篇章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歷史發展規律表明,精英總是廖廖,平凡才是大多數人的最終宿命。精英能夠影響社會甚至改變世界,但平凡也并非無用武之地。正是精英與平凡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了推動歷史車輪不斷向前邁進的強大合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進技術,培育良種,為提高糧食產量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田間地頭的農民朋友種好一畝地,打好一擔糧,也在以實際行動守護國家糧食安全。以陳薇院士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加緊新冠疫苗研發,讓社會看到徹底控制疫情的曙光,基層廣大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同樣為疫情防控構筑起一道道堅強防線。一個行業,一個領域,能夠為世人所熟知的或許只有最頂尖的幾個人,但腳踏實地辛勤付出的普通人,同樣是值得歌頌的時代功臣。當代青年要有出類拔萃的志向,同時也要有甘于平凡的心態,成為日月,就努力釋放耀眼的光芒,化身螢蟲,也可以展現獨特的明亮。
時代是青年最大的舞臺,奮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當代中國青年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只要他們盡情燃燒自己的青春,便足以將整個世界照得通亮!
來源:漣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田野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2/01/19/1078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