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笨鳥唯先飛,唯勤能補拙——漣源迅速推動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來源:漣源市委組織部 編輯:石成 2021-11-23 16:16:07
        —分享—

        漣源是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市,已于2019年成功脫貧摘帽。時針劃入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十四五”,基層縣市在新時代發展大潮中如何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首先就要抓住人才振興這個關鍵要素。

        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擘畫了藍圖,為鄉村人才振興發出了動員令。自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后,漣源迅速召開傳達學習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暨人才工作務虛會,聽取各界人士建議意見,在聚識聚智中謀劃發展,在多措并舉中抓實發展,在因地制宜中創新發展,著力推動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人才工作務虛會議:四項舉措夯基礎。

        聚焦問題謀對策,重點解決三個問題。緊密結合漣源實際,吸收先進地區經驗,優化人才政策,突破編制、平臺等制約人才發展的障礙,解決人才引進體制機制不活的問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強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規范人才認定標準和條件,強化人才服務保障,解決人才難引難留流失嚴重的問題。明確四項工作舉措。瞄準漣源鄉村振興戰略及產業發展布局規劃,開展專項大調研,摸清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技術、人才瓶頸。調研摸清全市“田秀才”“土專家”“鄉村工匠”等鄉土人才的數量、急需培訓方向,以及短缺人才現狀。對接工程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鏈人才要求,探索“短什么產業,補什么人才”的人才要素模式,赴經濟發達城市開展專場人才引進,精準引才。對接全省、全國高等院校的科研機構,引進農產品深加工、質量安全、行標認證、土壤改良等高端技術,做大做強蔬菜、湘中黑牛、柑橘、中藥材等系列特色產業,打造一批拳頭產品和地理標志品牌。

        漣水人才行動計劃:四個工程搭平臺。

        與職院、黨校及相關企業等建立培養合作關系,重點實施“四個工程”:一是實施優秀青年干部戰略培養工程。選派青年干部到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一線崗位“墩苗”“練兵”,全鏈條梯次培養,培育黨政后備人才。二是實施鄉村實用人才培育工程。以行業領域為主,培育農村生產經營人才、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等等,重點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和“鄉村工匠”。三是實施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培養工程。每年遴選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重點培養,聚焦現代農業領軍人才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探索培養農業創業主體的新途徑、新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四是實施人才示范引領工程。緊緊圍繞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領域,打造“名師”“名醫”“名匠”“名家”工程。教師培養以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為載體,打造“名校長、名教師為引領,學科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優秀教師隊伍。分層選育醫衛人才,培育一批德才兼備、業內認可、社會公認的名醫師。發展公益性文化人才,強化文化傳播、先進人物帶動等效應,積極推動人才創作成果轉化落地。

        基層探索創新實例:三大變化健機制。

        創新“用”的方式。借力農業專家服務團隊,助推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特色農業產業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人才特長,做到用人唯才。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探索從專家人才中,選派專業能力強、行政協調服務能力強的專家,擔任產業發展重點鄉鎮掛職科技副鄉鎮長。優化“留”的環境。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持續關注高層次人才、專業型人才和青年人才成長,用待遇、編制、平臺和服務留人。暢通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在住房保障、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加大人才表彰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尊才愛才的濃厚氛圍,增強各類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靈活“引”的機制。發布全市人才需求目錄,公開招聘高素質緊缺人才。堅持多條腿走路,對不同的人才,采取靈活多變的引進方式。立足漣源在外經商人才資源豐富的自身優勢,實施“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人才回歸戰略。持續更新完善漣商人才資源庫,定期召開漣商峰會,每年召開團拜會、清明座談會、中秋座談會,千方百計引漣商回家鄉投資興業。

        (作者:漣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峰)

        來源:漣源市委組織部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