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科普|大腸癌危險系數高,醫生:早發現僅需內鏡治療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石成 2019-07-12 10:33:11
        —分享—

        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應引起足夠重視。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估計,2020年結腸直腸癌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癥類型,有近200萬新發病例。結腸直腸癌也是全世界癌癥死亡的第二大常見原因,導致近100萬人死亡。那結直腸癌如何預防呢?

        結直腸癌如何早發現?

        1)定期檢查,45歲左右就應把胃腸鏡納入常規檢查項目,家族有易感基因遺傳傾向的人要尤其關注。

        2)平時對自己身體多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盡量避免大氣、放射性物質、工業污染等外在環境因素對身體的危害,相關行業從業者要注意對自身的防護。

        結直腸癌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結直腸癌的治療分為傳統方法和新方法兩種。

        在傳統治療方面,如果癌細胞屬于早期較小的情況,且只在黏膜層存在,只需內鏡下治療即可。如果癌細胞不是很小,不屬于早期,就需要做手術,術后根據病情進行分期,處于2A期以上或包含高危因素的,除了手術外還需要進行放化療。

        對于中下段的直腸癌,如果腫瘤侵犯全程(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漿膜層)情況,不管有沒有淋巴結轉移,都需要進行放療。

        新方法治療分為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靶向藥物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抗血管生成類藥物,另一類是針對全ras衍生型(大腸內有ras基因,包括K-ras、N-ras、B-ras都是衍生型的)左半截直腸癌晚期治療的藥物。

        免疫治療是針對MAC HIGH(結直腸癌的一種類型)/MSI-H(DNA錯配修復功能出現異常時,微衛星出現的復制錯誤得不到糾正并不斷累積,使微衛星序列長度或堿基組成發生改變,稱為微衛星不穩定性,其中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就是MSI-H)晚期,特別是轉移型大腸癌的治療。病人在剛開始就用免疫治療,生存期可達到16個月,治療療效比化療加靶向治療好一倍。

        結直腸癌治療后的長期管理

        醫生要提前告知病人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給病人充足的準備時間,以減少不適感。

        術后或放化療后,飲食宜選擇易消化且軟的食物。病人放療兩個星期左右會有生理反應,如肛門疼痛、便秘等情況,易消化且軟的食物可以緩解這種情況。同時,病人注意用藥鎮痛,情況嚴重者可根據醫囑使用通便類藥品。

        除外,飲食還要注意選用低脂高蛋白,多吃魚蝦蛋奶類食物,肉類多食白肉(雞、鴨),少食紅肉(豬、羊)。

        除了藥物治療,病人的心理護理也很重要。醫生及家屬要樹立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給予病人相應的支持和安慰引導,培養病人的安全感。

        專家:南京鼓樓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錢曉萍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