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之前,麻醉醫生會進行術前訪視,他們常常關注這么幾個問題:你平時抽煙嗎?一天抽多少根煙?最近有戒煙嗎?戒了多久?當你回答的時候內心一定暗暗疑惑,吸煙和上麻醉有什么關系?術前戒煙有那么重要嘛?
吸煙有害健康,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常識。而吸煙到底是如何危害我們的健康,又危害到何種程度呢?
吸煙對人體產生危害主要通過煙草煙霧中含有的有毒生物堿——尼古丁及一氧化碳(CO)。尼古丁會給心臟帶來壓力并且增加耗氧量,而一氧化碳會損害向心臟輸送氧氣的能力。
圖1
除以上影響外,吸煙患者接受手術所面臨的風險也比非吸煙患者大大增加!
增加肺部感染風險:肺部并發癥是手術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吸煙是圍術期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吸煙可引起肺組織發生炎癥改變,削弱呼吸道粘液——纖毛轉運系統清除功能,咳嗽反射的敏感性下降,致使痰液增多,無法排出,增加術后肺部的感染風險。
導致術后傷口愈合延遲: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兒茶酚胺,引起周圍血管收縮,降低組織灌注率;一氧化碳增加血液黏稠度,抑制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使傷口皮膚血液和氧供減少;破壞膠原蛋白的生成,加重傷口愈合的延遲。
但即使吸煙有這么多的危害,我國的吸煙人群仍然龐大!在今年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中顯示:我國吸煙人群超過3億,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男性吸煙率高達50.5%。
而在手術前戒煙,可以讓機體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降低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加快康復。因此吸煙人群術前戒煙時間越長,效果越好,見圖2。
圖2
然而,大部分吸煙患者,并不能做到在術前戒煙,這就給麻醉醫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即使這樣,麻醉醫生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術前術中術后的干預,保證你在圍手術期的安全!
手術前:
麻醉醫生進行術前訪視,充分了解患者吸煙史及癥狀表現
進行體格檢查(聽診呼吸音、實施屏氣試驗、登樓試驗等),查看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胸部CT、肺功能試驗);
告知戒煙益處,鼓勵患者戒煙至少8周;
患者合并肺部疾病,如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術前實施合理治療;
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如有效咳嗽、縮唇呼吸(囑患者閉口用鼻吸氣,屏氣1~2s,然后縮唇呼氣,呼氣時像吹口哨樣緩慢呼氣4~6s,縮唇程度由患者自行調整,盡量保證前后一致性,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腹式呼吸(吸氣時則對抗手的壓力將腹部鼓起,呼氣時間應是吸氣時間的2~3倍)、吹氣球(用力深吸一口氣,然后向氣球內盡力吹氣直至吹不出氣為止);
高危患者與手術醫生共同協商手術方案,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
必要時請呼吸內科和心內科會診,推遲手術,制定治療方案改善患者術前心肺功能。
手術中:
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實施精準麻醉
氣管插管前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給予充分的氧氣吸入;
達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后再實施氣管插管,避免喉痙攣和支氣管痙攣的發生;
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合理使用藥物;
選擇多模式鎮痛,減少有呼吸抑制的藥物的使用;
必要時給予吸痰;
患者病情允許情況下,術中應用呼氣末正壓,使肺血流從肺泡充氣膨脹的區域向肺不張區域重新分布;
手法肺復張策略,給予持續一段時間適當的壓力,將肺重新“膨脹”起來;
手術后:
采取多種措施,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
合理使用藥物預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完善鎮痛,減少術后疼痛;
病情允許的情況早日下床活動;
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如前所述有效咳嗽、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氣球;
繼續推進和實施戒煙;
為你保駕護航,是我們麻醉醫生的使命與擔當。
本文由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吳品雯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