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科普|最全霧霾防護攻略 (口罩篇)

        來源:中華預防醫學會 編輯:石成 2021-08-13 15:43:20
        —分享—

        合適選口罩

        口罩按防護功能分為普通型(如防風、防花粉、防飛沫等)、防細菌型、防空氣污染型等。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普通口罩及一次性無紡布口罩對于普通灰塵和大顆粒物可能有一定的阻擋效果,但是對于霧霾、PM2.5或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顆粒的防護是不夠的。在空氣污染天氣時,要選擇防空氣污染型口罩,此類口罩又分為帶氣閥和不帶氣閥兩種。

        選擇口罩時,優先選擇標有KN95、N95(在標準規定的測試條件下,過濾非油性顆粒物最低效率為95%的口罩)或FFP2(最低過濾效率94%)及其以上標準的口罩,同時應考慮面部貼合性(臉型、舒適性),尤其是兒童,應選擇兒童專用口罩。對于特殊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哮喘病人等呼吸困難的人群,應選擇帶氣閥的口罩。

        1

        當出現使用者感覺阻力明顯升高,有憋氣感時,或者部件損壞、老化、破損或失效(如頭帶或鼻夾斷裂、脫落,面罩本體破損、變形等)時,以及出現異味、臟污時,應及時更換口罩。

        好口罩既要過濾效率高,又要貼合好

        口罩的防護效果不僅與口罩材料的過濾效率有關,還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泄漏率)密切相關。呼吸防護用品與人體面部密合的是否緊密,直接影響防護效果。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氣流首先流向阻力小處,如果口罩與人體面部密合不好,呼吸氣流首先穿過口罩直接與人體面部接觸,而不通過過濾材料,無論濾料的過濾效率多高,均起不到濾過作用,口罩的整體防護效果就難以保證,口罩周邊哪怕是1mm的縫隙也會造成防護效率的顯著下降。因此,過濾材質過濾效率高、口罩結構設計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好時,才會有好的防護效果。廠家生產、測試產品時使用的是標準頭模,而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臉型各不相同,沒有一個萬能的設計能適合所有人的臉型。人們需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選擇適合的口罩。

        口罩是否合適,有辦法試出來

        佩戴口罩完畢后,將雙手五指略彎曲并合攏,分別扣在口罩的左右兩側,進行深吸氣,如發現口罩周邊均緊吸在面部則基本佩戴密合性良好,過程中還可以配合轉頭、低頭、抬頭等常用動作,反之則需要重新進行調節,如反復調試后仍存在漏氣,說明您不適合此面型的口罩。

        正確戴口罩

        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前后都應該洗手;

        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

        系緊固定口罩的繩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繞在耳朵上,使口罩緊貼面部;

        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梁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

        佩戴口罩后,避免觸摸口罩;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后都要徹底洗手。

        口罩每次佩戴后,必須進行佩戴氣密性檢查。雙手捂住口罩呼氣,若感覺有氣體從鼻夾處漏出,應重新調整鼻夾,若感覺氣體從口罩兩側漏出,需要進一步調整頭帶、耳帶位置;如果不能取得密合,需要更換口罩型號。

        注意:口罩連續佩戴別超過兩小時

        口罩防護性能越高,呼吸阻力就越大,佩戴者需要費更多的力來實現氣體交換,因此對舒適性能的影響也就越大。隨著使用時間增加,當吸氣阻力過大時,人會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癥狀。如有不適,應立即摘除口罩。長時間戴口罩無益于健康,每次連續佩戴時間建議不超過兩個小時。當空氣細顆粒物濃度大于500μg/m3,可通過減少戶外活動保護自己。

        適時換口罩

        一般來說,隨著防顆粒物口罩使用時間增加,過濾下來的顆粒物會逐漸使濾料堵塞,過濾效率通常會有所增加。但是長時間佩戴,一方面口罩外部吸附了顆粒物等大量污染物,會造成呼吸阻力的增加。

        另一方面口罩內部也會吸附呼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因此建議佩戴者根據口罩的呼吸阻力和衛生條件的可接受程度適時地更換口罩,但是如果接觸過傳染性環境,或發現部件壞損,如鼻夾丟失、頭帶斷裂、口罩破損等時,應立即更換。一次性口罩不應重復使用。

        特殊人群選擇防護口罩小貼士

        (1)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咨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

        (2)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這些人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3)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兒童防護口罩。

        空氣濕度低于90%且PM2.5的濃度大于200μg/m³時,外出應戴口罩,還要注意避免下面4個錯:

        1公共場所完全不戴

        一些空間密閉公共場所如公交、地鐵、商場等,人流量大,會存在大顆粒灰塵和病菌,建議堅持佩戴。同時條件允許,建議在家中放置空氣凈化器。還有人從辦公樓到食堂、家中到地鐵站等短時間就圖省事不戴口罩。或許偶爾幾次無所謂,時間長了,還是有一定風險。

        2一味追求防護效果

        有朋友說,套在頭上的口罩比掛耳朵上的防護效果好。這種口罩密閉性確實更勝一籌,但更適合鍋爐工、化工廠等危險作業時使用,日常防霾有些夸張,尤其是孕婦、小孩和有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不建議戴此種口罩。

        3長時間佩戴

        密閉性較好的口罩長時間佩戴,會影響呼吸功能,易讓人產生胸悶等不適,還可能導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佩戴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半小時左右就應摘下來換換氣。此外,在摘戴過程中,盡量不要將口罩內層裸露在外,會接觸外界臟空氣,降低口罩使用壽命。

        4咳嗽、噴嚏不摘口罩

        咳嗽或打噴嚏時,呼出的大量熱氣和唾液會弄濕口罩,其阻隔病菌的作用會降低,防護性變差。建議將口罩摘下,咳嗽或噴嚏后再佩戴。

        來源:中華預防醫學會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