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血糖損害身體機能,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流行病。成年人易患“2型糖尿病”,多由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導致。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道,2015年全球4.15億人患有糖尿病,預計2040年將增長至6.42億(http://www.idf.org/about-diabetes/facts-figures)。早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糖尿病直接相關死亡人數占當年全球死總數的2%,2012年已攀升至2.5%。此外,間接相關包括高血糖引發的心血管、慢性腎臟、肺結核病死亡等不容忽視。約43%的糖尿病患者死亡年齡低于70歲(http://apps.who.int/healthinfo/statistics/mortality/causeofdeath_query/)。糖尿病已成為減少全球平均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國2型糖尿病人群逐漸年輕化,糖尿病會增加失明、腎臟功能衰竭、腦卒中、癡呆以及心血管事件發生的主要風險,對民眾健康和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 2013;1: (2):106–114; Lancet 2016;387:1513–30)。2013年美國醫療總支出為2.4萬億美元,其中4.2 %(1010億)為糖尿病醫療花費,已超出冠心病的884億美元,是美國最昂貴的疾?。↗AMA2016;316(24):2627-2646),這些都是前車之鑒,難以承受的社會和經濟負擔。WHO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人占總數三分之一,為全球第一。超重或肥胖使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1.7-2.4倍[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WHO,2016;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101;JAMA2013;310(9):948-59],中國超重及肥胖人數也是全球第一。由健康體重變為肥胖則糖尿病發病風險顯著增加,發病時間約8.7年[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10):1332-1335]。因此,“防控腹型肥胖、提早發現糖尿病”是落實“防”、“治”結合,重在“預防糖尿病”的重要策略。
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通過科普宣傳,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積極促進國民形成健康防病的生活方式。只有實施正確健康教育,學習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提高全民身體健康素質,從根本上節省有限醫療資源,緩解看病貴和難的問題(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 , WHO, 2016)。
“防控腹型肥胖、提早發現糖尿病”是糖尿病防控的長期策略。為此,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提出倡議,
1、減少腹型肥胖發生,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積極宣傳、推廣以家庭為單位,從每個人做起,學會并保持健康飲食、身體運動、睡眠、行為方式以及戒煙等生活起居習慣。
2、早發現、早干預糖尿病。積極宣傳、推廣早識別、診斷糖尿病的技術方法,落實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三高”)的綜合干預策略,降低糖尿病危害。
來源:中華預防醫學會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