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散文】老伯的蔬菜園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李曉麗 編輯:吳一夫 2021-11-02 10:36:55
        —分享—

        國慶長假如期而至,到處都沉浸在普天同慶的歡樂之中。大街小巷都在傳唱著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那一首《我和我的祖國》,我相信即使聽過一千遍,傳唱一萬年,也不會讓人厭倦。它是時代的音符,永恒的經典。

        這個國慶有點熱,沒有旅行,也沒有加班。家宴之后,隨心漫步來到橋頭河蔬菜基地。已經有幾個月沒來了,再次走到這里,池塘的蓮蓬已經枯萎,一群鴨子從蓮枯間游過。白鷺在基地低空翱翔,一會兒又在另一低洼處降落,盯著跟前的一片水坑,像在覓著食。新修的風雨橋將蔬菜基地分成東西兩處,河的兩岸是寬闊的田埂,形成蔬菜公園沿河風光帶。清風徐來,家門口的小風景讓人倍感身心舒暢。

        111.jpg

        跨過風雨橋,就到了另一個村莊。這一片菜地,與橋頭河蔬菜基地連成一片,規模可不少。遠遠看到一群鄉親在地里收拾著蔬菜,有的在搭著菜架。路邊坐著一個老伯,我好奇地走了過去,原來他是這個基地的技術顧問。

        我走近和他聊了起來,生活總有意外的驚喜。老伯跟我介紹,他是橋頭河蔬菜基地的技術顧問,空閑時到地頭監監工,指導菜農工作。他說來這里快十年了,見證了蔬菜基地從無到有,攻克了噴灌、除蟲、抗凍,土壤硒化等種植技術難關,領頭建設了水道、風雨橋、智能化大棚建設等基礎工程。他也親眼見證了一些網紅項目如“甜葉菊”、“蘆筍”、“人參”等投資打了水漂,只有這片蔬菜園,一直周而復始。言語中透露著他對農村利用自身資源發展產業的思考。他一年四季幾乎都在這片蔬菜園里,悉心照料,他給自己起了一個網名,叫“我的蔬菜園”,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222.jpg

        老伯伯也給我講了他的故事,干過獄警、當過司機、開過水果店,再到現在的蔬菜園技術顧問。他感慨人生就是這么幾個切換,轉眼就看著自己老了。他跟我回憶著過往。他說小時候喜歡畫畫,拿燒著的木棍作畫筆。我驚訝這種特殊的畫畫工具,那燒著的木棍,吐著火舌在墻壁上游起,用這樣的筆畫出的畫一定賦有更多的靈氣。

        說到墻畫,我想起現在很多鄉村流行的“網紅墻”,我跟老伯說,蔬菜園也可以這樣裝飾得更加漂亮。他說:畫畫是我年輕時喜歡做的事啊,那時候窮,沒有深入研究,現在畫的少啦。他說我建議的網紅墻,這主意好,但他已經老了,需要有年輕人實實在在去做。

        333.jpg

        跟老伯伯聊天意猶未盡,讓我對這位十年如一日地愛著這片土地的人肅然起敬。回家的途中,我眼前浮現出一位墻畫少年,正在一面潔白的矮墻上揮舞一支火紅的筆,火花閃處,展現出一幅幅美麗的田園山色。

        作者:李曉麗,漣源橋頭河人,愛好寫作。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李曉麗

        編輯:吳一夫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