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忠誠、勤勞、奉獻、開拓的象征,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禮贊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并賦予孺子牛以“為民服務”、拓荒牛以“創新發展”、老黃牛以“艱苦奮斗”的時代內涵。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發揚“三牛”精神,涵養“對黨忠誠、勤勉務實、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品質,應當成為全市黨員干部的精神共勉。
發揚“三牛”精神,要始終堅持對黨忠誠。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于使命、忠于人民、忠于職守是“老黃牛”干部最可貴的品性。對全市黨員干部來說,就要對黨忠誠老實,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我們要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對標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南的“三高四新”使命任務,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聽黨指揮,為黨盡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完成我市“十四五”規劃和今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漣源答卷。
發揚“三牛”精神,要始終堅持勤勉務實。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我們之所以贊頌牛,就在于牛具有勤勉肯干、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而這種品質,恰恰是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在披荊斬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區三基地”,建設產業更強、城鄉更美、生態更優、人民更富的幸福活力新漣源,必須堅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實勁,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拿出吃得苦、霸得蠻和敢做善成的漣源精神,不畏艱難險阻,矢志砥礪奮進,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發揚“三牛”精神,要始終堅持無私奉獻。“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對無私奉獻的精彩詮釋,是黨踐行群眾路線的生動寫照,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歷史性勝利的精神法寶。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挑戰新任務,更需要我們傳承“孺子牛”精神,發揚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要淡泊明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政績觀,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利益所累、不為欲望所困,做到懂得舍與得、看清是與非、明辨公與私,一往無前創事業,全心全意謀發展。要涵養好、堅守好初心,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發揚“三牛”精神,要始終堅持開拓創新。“天開于子,地辟于丑”,古人歷來將牛視為開天辟地的力量之一。這種“拓荒牛”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寶貴財富。在“十四五”期間,我們要進行很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必須大膽解放思想,走出“舒適區”,破除路徑依賴。這就迫切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大力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保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闖勁,遇到失誤不氣餒,碰上挫折不彎腰,以“闖”的勁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準確識變之智、科學應變之道、主動求變之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奮力把“十四五”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耕耘更知韶光貴,不用揚鞭自奮蹄。讓我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發揚“三牛”精神,以牛年牛勁牛精神,咬定目標不動搖,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漣源市委書記謝學龍)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謝學龍
編輯:曾燦芳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1/02/19/900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