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點督查 問題清零
■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抓下去。
■ 要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制度,加強督查問責,把導向立起來,讓規矩嚴起來。
■ 開展督查巡查,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對推動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扎實落地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永成
從10月9日開始,全省49個常態化聯點督查組陸續奔赴聯點督查縣(市區),開展今年第三輪常態化聯點督查,幫助貧困群眾增產增收,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精準扶貧,航向已定。但各個地方執行得如何,存在著哪些短板,有哪些偏差,應該怎么鼓勁……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湖南探索一套有效的督查機制,保證脫貧攻堅之路,腳踏實地,經得起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查漏洞、找差距,以常態化聯點督查,推動脫貧攻堅問題清零。從2017年6月開始,湖南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對51個貧困縣、25個面上縣開展常態化聯點督查,緊盯各地影響脫貧攻堅質量的問題、短板和薄弱環節,督和戰結合,督促指導各地開展脫貧攻堅問題清零行動,提高脫貧質量,決勝脫貧攻堅。
(5月7日,鳳凰縣千工坪鎮勝花村獼猴桃產業基地,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田洪貴(左)在指導村民獼猴桃田間管理技術。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5月19日,在全省脫貧攻堅常態化聯點督查工作調度會上,要求繼續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幫助解決問題,確保問題清零,提高脫貧質量。
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發《湖南省脫貧攻堅常態化聯點督查工作方案》。從2017年6月開始,由36名省級領導牽頭、45個省直單位參與,組建49個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方式,每季度對51個貧困縣、25個面上縣至少開展為期一個星期的常態化聯點督查。實行“貧困縣不摘帽,督查不脫鉤”。
將問題找得更準,才能解決得更徹底,省里專門開展常態化聯點督查專題培訓,編制《脫貧攻堅常態化聯點督查執行手冊》,為督查組成員“充電”。省委督查組、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常態化聯點督查工作情況匯報。各督查組將查找出來的問題一一梳理,進行反饋,在“三落實”動態管理系統提交督查報告和問題清單,指導整改,并對發現的問題按20%的比例核查整改情況。
常態化聯點督查動真格、見實效。包括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等在內的45個省直單位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常態化聯點督查組,超400名督查組成員深入脫貧攻堅一線,以問題為導向,邊督邊戰。
3年多時間來,49個常態化聯點督查組平均每組用于開展常態化聯點督查工作的時間在200天以上,幫助被督查的地區查找問題,共同推動問題清零。去年以來,僅省領導帶隊開展常態化聯點督查就達70余次。
今年6月,常態化聯點督查組第30組在慈利縣零陽鎮團溪村開展督查時,發現今年10歲的孟想琳(未成年人用化名)因出生時缺氧造成腦損傷,生活不能自理,辦理了二級殘疾證。由于其監護人未向當地教育部門提交入學申請,導致孟想琳一直未接受教育。
了解情況后,督查組立即向當地政府交辦,當地教育部門根據孟想琳的實際情況,實施“一人一策”。由縣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制定方案,指定離孟想琳家較近、具備送教上門師資力量的高橋鎮中學送教上門。慈利縣殘疾學生受教育問題全面清零。
(4月26日,瀘溪縣武溪鎮紅巖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在與村民通過手機里的規劃圖暢談村寨規劃和發展。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通訊員 唐正海 攝影報道)
“3年多來,你們督戰結合,嚴督實查,精準指導,是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最好的老師’‘最好的醫生’。”今年5月24日,常態化聯點督查組第44組收到了一封特別的感謝信。寫來感謝信的正是督查組聯點督查的新化縣。
新化縣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督查任務重。2018年,新化縣因脫貧攻堅進度滯后被省里約談。
要奮起直追!督查組鼓勵新化縣迎難而上,帶頭進村入戶,查找問題癥結所在。少數干部作風不實、責任沒有全面壓實、相關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存在的問題被一一找了出來。在常態化聯點督查組的共同戰斗下,新化縣存在的問題全部清零。今年2月份,經省政府批復同意,新化縣脫貧摘帽。
“常態化聯點督查只要查得實、督得準、幫得好,就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常態化聯點督查組第6組成員彭亮瑜說。
撲下身子,沉入一線,攻破貧困“堡壘”。瀘溪縣潭溪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縣里的同志向時任常態化聯點督查第25組組長辛建平建議:潭溪鎮太偏遠,就不去實地督查,聽下報告算了。“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一人。”辛建平態度堅決,督查組成員自帶干糧,爬山越嶺,走遍了潭溪鎮的所有貧困村。
在3年多時間的常態化聯點督查中,督查組既是督戰隊,也是攻堅排頭兵。
今年6月份,常態化聯點督查組第6組在常寧市塔山瑤族鄉陽山村督查時,發現貧困戶蕭煥齊家的危房改造尚未完工,當即對當地政府進行交辦,并與當地政府共同商討解決方案,確保蕭煥齊家的危房改造如期完工。
10月19日,記者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采訪,發現各村宣傳欄里都張貼有科技特派員的姓名和聯系方式。
常態化聯點督查組第40組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開展督查時,不少村民反映,希望能得到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和技術指導。督查組立即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制定科技特派員計劃,實現了科技特派員行政村全覆蓋。
“有科技特派員教技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下寶村村民張民成說。
(5月9日,古丈縣紅石林鎮鐵馬洲村,古丈一中幫扶工作隊隊員和村民一起在八月瓜果園中梳果。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常態化聯點督查組與貧困群眾目標同向,與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使命同擔、責任同負,成為大家的“貼心人”。
“今年脫貧攻堅要收官,希望督查組來幫我們找一找差距。”今年5月份,瀘溪縣麻溪口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段吉廣給常態化聯點督查第25組打來電話,發出邀請。段吉廣說,督查組進村發現問題后,不是簡單地批評扶貧工作的不足,而是跟大家嘮家常、想辦法,共同探討解決難題的方法和對策,推動問題清零,對提高脫貧質量很有幫助。
今年6月,由省高級人民法院牽頭的常態化聯點督查第45組在對衡東縣開展督查時,發現興源村貧困戶武天輝遇到了“新問題”。武天輝查出肝硬化,脫貧難度增大。武天輝擔心自己拖后腿,督查組給他吃下定心丸。“我們一起想辦法,小康路上不能漏下你一人。”督查組與衡東縣一起商討為武天輝制定“一戶一策”脫貧方案。目前,武天輝已具備脫貧條件。
今年3月中下旬,在全省各縣市區防疫工作調整為低風險等級后的第一時間,湖南便派出49個督查組開展今年第一輪常態化聯點督查工作,查擺出近千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貧困群眾獲得感滿滿。
10月13日,秋日高照,陽光在祁陽縣觀音灘鎮和平村灑下點點金光。和平村64歲的于福勇手持自拍桿,興奮地跟在奔跑的火雞身后,用鄉音濃重的普通話錄制視頻,向消費者推介。
“你看,火雞銷路越來越旺,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面對督查組的詢問,于福勇邊拍視頻,邊回答。2014年,于福勇因年齡大、缺技術,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引導下,于福勇學會了火雞養殖技術,并在網上開起了網店,把火雞蛋、火雞肉等賣到了四川、云南等地,一舉脫貧致富,家里建起了小洋樓。
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夾河坪村的吳先林一家因病致貧,是常態化聯點督查第22組重點關注的對象。面對督查組的關心,吳先林樂觀向上,笑容一直掛在臉上。“4畝田地每年都有土地流轉補貼,還有培管收益,茶葉產業明年就能分紅了,再加上種植養殖收入、公益性崗位收入、山林補貼等,早已穩定脫貧了。”44歲的吳先林說,明年爭取討個老婆回來。
常態化聯點督查利劍出鞘,推動問題清零,全面補齊短板,貧困群眾脫貧質量大幅提高。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10月25日01版)
來源:漣源新聞網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