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趕集的日子,家住白馬鎮白馬社區的戴征兵和妻子凌晨1點就要趕往婁底,把魚苗和成魚買回來,然后運到茅塘、馬溪的市集進行販賣,平均每天能賣出300多元。從曾經的貧困戶到現在的致富帶頭人,戴征兵深有感觸,他說,國家政策好,貧窮并不可怕,只要勤勞就一定會有出頭之日。
戴征兵是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以前,戴征兵的生活可謂舉步維艱:母親身患白血病,每個星期都要輸血和治療;父親年老體弱,身體三級肢體殘疾,無勞動能力;兩個小孩正在讀書,每年學費需要好幾千;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小孩,沒有收入來源;加上自己沒有一技之長,一年的收入滿打滿算還不足1萬元。
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戴征兵享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紅利:扶貧特惠保、醫保繳納減半、義務教育扶貧政策等等。 讓戴征兵獲益最大的還是產業扶貧政策。
扶貧工作隊和社區干部了解到戴征兵的情況后,幫他“量身定制” 了脫貧產業:養魚。看到幫扶干部如此用心用情,戴征兵轉變思路,開始 “試水”養魚。然而,在養魚初期,由于缺乏資金,加之不懂行情,養殖規模一直上不去,進回來的魚又賣不出好價錢,幾乎沒賺到什么錢。
為了打消戴征兵的疑慮,堅定其發展信心,扶貧工作隊又聯系了畜牧水產部門的技術人員,對他進行技術培訓,到現場進行指導,并為其免費提供魚苗,申請產業扶貧資金。
有了扶貧干部的大力支持,戴征兵信心倍增,干勁十足,他每天早出晚歸,擴大養殖規模,共養殖5畝魚苗、6畝成魚,發展養魚一條龍產業,年收入近十萬元。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中的房屋也修繕一新,還有了一定的存款。
脫貧致富的戴征兵沒有忘記黨和政府的關懷,他說:“喝水不忘挖井人,我要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目前,戴征兵先后發動、幫助6戶貧困戶發展養魚產業,使他們月平均增收1200元以上。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劉彬 黃超
編輯:梁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