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村里謀“振興”
—— 記茅塘鎮石門村黨支部書記肖忠益
90年代初,茅塘鎮石門村作為我省農村改革第一村,曾經風光無限,獨領風騷。
不進則退,在我國的經濟建設大潮中,石門村逐漸失去發展優勢,一度被“擠”入第二梯隊。
如今,在國家扶貧政策、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等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村黨支部書記肖忠益正團結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擼起袖子加油干,決意讓石門村重振雄風并且愈發美麗動人和諧幸福。
為企業營造良好生產環境
“企業有什么矛盾問題,不需要主要負責人打電話,隨便哪個部門負責人打電話給我,我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肖忠益說。
石門村工業園區現有五江保溫瓶廠、天華牧業、石門包裝廠、同富農業和群發農業等大小企業10多家,肖忠益不僅帶頭為企業排憂解難,并通過狠抓自身隊伍班子建設、積分管理等方式抓實黨建工作,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共促企業穩定發展。同時,通過大會和入戶走訪時向村民灌輸支持企業發展,也就是幫助自己發家致富和帶來幸福的理念,讓廣大村民自覺支持企業安心生產。前不久,五江保溫瓶廠需要租用幾畝山地堆放原材料,村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只要企業需要,我們都積極支持。”
企業的興旺帶動了全村經濟的發展,在石門村工業園區務工的外來人口達2000多人,加上其家屬,外來常住人口在4000人以上。流動人口帶動了村里的超市、餐飲、住宿、娛樂等第三產業不斷繁榮,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同時,還通過門面和住房出租獲得收益。2018年,石門村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全村實現工業總產值近10億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8萬元,基本達到小康水平。而集體經濟發展又給村民帶來紅利。“我們連續10多年沒有交過農村醫保費用了,都是村里代交。”不少村民高興地說。
全力推動工業農業齊步走。“除了相關法律規定不能開發利用的山林,石門村將不再有荒山荒地。”石門村副主任肖江平說。
2016年,石門村以30萬元財政資金入股同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余畝發展紅心柚和無花果等經果林,同時投資20萬元修通至基地的公路,根據企業收益情況按比例分紅,基地周邊300多畝荒山荒地正在逐步流轉,用來擴大紅心柚種植規模。
2018年12月,以村企聯建方式成立群發農業綜合專業合作社,流轉老園藝場120余畝荒山荒地,種上白芨、黃精等中藥材,并建起10余畝培育鐵皮石斛的大棚,今年下半年,合作社又投入200多萬元集中連片開發石山片區120畝土地,繼續擴大了中藥材規模。
“村里正在流轉五六組200余畝的荒山荒地,帶動500萬元社會資本進行大崇山休閑農業基地的建設。”肖忠益對工業農業齊步走頗感滿意,正在和村支兩委成員以及黨員組長共同搞好土地的平整,為社會資金的進入“虛地以待”。
目前,石門村還有3個扶貧車間,解決了近100名村民的就業,其中貧困人口35人。“全村59戶貧困戶都有利益聯結,都有脫貧致富門路。”茅塘鎮聯村指導員謝斌說。
“同心鄉村”建設構建幸福石門
每晚華燈初上時,村文化廣場便成了外來居民和石門村民“聯歡”的舞臺,健身、廣場舞、球類運動等,讓這個小鎮小村的夜晚彌漫著快樂幸福的氣息。石門村自2015年開始創建漣源市同心美麗鄉村開始,3年多的時間里,石門村就成功創建“省級同心鄉村”。“創建成功是因為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有許多支持家鄉建設的賢達人士。”
為了推進省級同心鄉村建設,肖忠益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一方面積極聯絡本村在外成功人士一起建設家鄉,一方面利用扶貧政策等完善村里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著力通過好“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的開展提高村民文化文明素質,凝聚全村人心。省級同心鄉村創建成功后,今年6月,婁底市委統戰部在石門村舉行了展示“同心美麗鄉村”創建成果的現場觀摩活動,讓全市各條戰線報名參加活動的觀摩者親身感受到石門人民的優越感和幸福感。
如今,我市爭取的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大部分正在石門村逐步實施,這為石門村加速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推力。石門村,龍山腳下這片熱土,正在以越來越和諧美麗的方式,再度成為投資創業熱土。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廖麗娟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12/06/630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