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思村里產業興
—— 記楊市鎮湘思村黨支部書記鄧慶輝
10月26日,楊市鎮湘思村里很是熱鬧,鎮駐村幫扶工作隊、村支兩委、黨員組長和村企聯建負責人聯合召開了村企聯建產業扶貧生態養殖基地“四議”專題會議。經過多年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湘思村產業全面開花,正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
“目前全村除開自主發展產業的村民外,已有6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公司與貧困戶產生了利益聯結。”村黨支部書記鄧慶輝高興地介紹,“貧困戶脫貧致富都有門路。”
湘思村由原湘思村、龍伏村、華中村合并而成,現有村民4000多人,貧困戶219戶。2017年三村合并后,鄧慶輝的工作能力和辦事公道得到一些老村支書和黨員的認可,擔任湘思村村支部書記。“雖然我工作經驗不夠,但我一定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項工作。”切實感受到黨員和群眾的信任后,鄧慶輝立下了自己的“初心”。
在駐村幫扶指導員周威赫,以及幫扶工作隊毛炎初、周群生的支持下,鄧慶輝通過物流的方式把村里的垃圾轉運到婁底,村里的衛生環境得到大大改觀。2017年制定村規民約,倡導文明新風,村民的精神面貌進一步好轉。近年來,湘思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幫助全村2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同程度享受各項扶貧政策,并通過宣傳、引導,消除小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多輪工作開展下來,為村里產業的全面開花打下了基礎。
“湘思村是去龍山旅游和飛水涯漂流的必經之地,圍繞這一點,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可以引導村民做好一篇產業發展大文章。”鄧慶輝說。
湘思村地勢較為平坦,水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多,這為合作社的涌現和村民自主發展產業也提供了許多便利。和煦的陽光下,穿行在湘思村,但見雞鳴鴨鵝走牛兒跑,山頂上樹木蔥蘢,經果林基地綠色青青。
2017年,湘思村以村集體的名義成立了中龍思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鄧慶輝擔任法人代表。合作社與全村219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部分村民特別是貧困戶除了有土地流轉租金外,合作社還吸納了20多戶貧困戶長期用工,季節性用工多達六七十人。
部分貧困戶更是系上了多重產業保險帶。81戶貧困戶與天柱山禽業和宇城農業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前五年每戶每年享受240元的保底分紅。
6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有種植多種特色水果的,也有喂養魚、龍蝦、青蛙、泥鰍的。今年,鄧慶輝又把在外發展的劉躍民請了回來,通過村企聯建的方式成立了啟民專業養殖合作社,合作社不僅喂養了1000多只雞,吸納4個貧困戶長期用工,人工工資達到3萬元左右。還發動30余戶貧困戶搞起了養殖,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雞苗和技術支持,和他們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保證“穩賺不賠”。
“我以技術入股,今年雖是起步階段,掙得少點,以后每年都有幾萬元穩定收益。”中家組貧困戶劉文峰高興地說。2018年底,鄧慶輝力邀在深圳發展的村民劉虎毅回到家鄉發展,并和村支兩委一班人幫他流轉了100余畝水田。劉虎毅帶資回來后,與有豐富龍蝦養殖技術的劉文峰一拍即合,成立了龍蝦養殖基地,基地另外聘請了五六名貧困戶積極性用工。
鄧慶輝和村支兩委一班人還積極鼓勵村民利用便利的交通優勢“廣開賺錢之門”。如今,公路兩旁,由村民開辦的農家樂、高雅娛樂休閑場所悄然興起,吸引了不少前去龍山和飛水涯景區的游客“中途歇腳”。目前,湘思村河流兩岸和公路兩旁的400余畝油菜即將播種,可以想象,一個鄉風文明、產業興旺、和諧生態的湘思村,正在以越來越美麗的面貌“截停”八方游客。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廖麗娟
編輯:吳一夫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12/06/630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