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脫貧攻堅】走出“絕境”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廖麗娟 編輯:石成 2019-10-17 08:29:50
        —分享—

        走出“絕境”

        ——記龍塘鎮洞庭村脫貧靠自身典型劉建清

        “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我幾乎崩潰了。”9月21日,龍塘鎮洞庭村光明組54歲的貧困戶劉建清回憶起人生那段最艱難的時期,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潸然淚下。“幸虧脫貧攻堅和幫扶干部幫我走出絕境。”

        劉建清的丈夫王心才是石匠,雖然50多歲了,王心才幾乎每天都在外面做事。劉建清則主內,每天的家務事、田里山里的農活大部分由她來做,日子雖然過得累,但更多的是甜。

        2016年下半年,厄運倏忽而至。8月,王心才在幫人建房時,不慎從樓下摔下,雙腿身受重傷,治療后大部分時間只能臥床,家庭的重擔全壓到了劉建清一個人身上不說,她還要抽時間照顧丈夫。“快過年前,丈夫的五保戶哥哥王心權突然中風癱瘓了。”心慈的劉建清又擔起了照顧王心權的擔子。

        一個家庭有兩個需要服侍的人,加上兒子因為違法犯罪在服刑,劉建清感覺到生活的苦難快要把自己壓垮了,那段時間,她背地里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

        2017年5月,劉建清一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定補干部王細交、王立初結對幫扶劉建清。“村干部鼓勵我,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你們的日子慢慢會好起來的。”劉建清對幫扶干部宣講扶貧政策之余給予的鼓勵到現在都非常感激,首先,劉建清讓自己慢慢走出了“心靈上的絕境”。

        為了照顧丈夫和哥哥,以及兩個孫子,劉建清每天五點鐘就要起床,首先把家里的衛生打掃一下,煮好飯菜,送孫子上學后,劉建清就開始要幫丈夫和哥哥擦身子或洗臟衣褲,還要把飯菜端到他們面前。忙完這些事,通常是上午十點鐘左右了,劉建清還要去田里地里干活,喂養家禽家畜。“最多的一年我種了5畝多稻谷,沒用收割機的時候,我凌晨三點多就到田里把稻稈割倒,再請人幫我把打谷機抬進田里。”劉建清為了撐起整個家,所有的苦都咬牙堅持。一個人把稻穗打下來后,她一個人一擔一擔挑回家里。“除了自家吃,每年還能買個兩三千元。”劉建清說。

        “我們幾次要王心才去作殘疾鑒定,他硬是不去,認為人總是要靠自己的。”村支部書記王海雄說。劉建清也支持丈夫,“希望丈夫他有信心恢復身體,同時也覺得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勤勞致富。”在劉建清的精心照料下,王心才由最初的坐輪椅,慢慢恢復到拄著拐杖行走,現在能拋開拐杖獨立行走了,還能幫著妻子喂雞鴨鵝、喂豬,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幫扶干部積極幫助劉建清落實產業獎補等政策,同時,劉建清主外又主內,兒子2018年8月出來后在廣西桂林打工,每個月收入穩定,2018年年底,劉建清把貧困帽遠遠地甩開了。

        “扶貧政策這么好,除了自己做,還有政府幫,我累點苦點也有味有盼頭。”守得云開見月明,劉建清感覺每一天都是充滿希望的。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廖麗娟

        編輯:石成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10/17/6127038.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