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亮扶貧一片天
——記市教研師資培訓中心駐白馬社區第一書記曾新桂
“曾書記,我家的崽伢子暑假讀書硬是比以前發狠多了,你們的活動和鼓勵讓我崽讀書真的是上了心。”8月23日上午,記者在白馬鎮白馬社區采訪一支書曾新桂時,貧困戶周桂花路過白馬社區村部時特意跑進來跟曾支書打聲招呼。為什么群眾有這樣的熱心呢,帶著疑問,記者和曾新桂深入交流了起來。
扶志扶智,心動學子
“我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社區的留守兒童特別是貧困戶兒童普遍存在缺少關愛、自卑、厭學的情況,我覺得要真正斬斷窮根,就要從兒童的教育開始,重點是引導貧困學生‘自強自立,多學知識,樹立遠大志向’。如此我組織開展了‘人窮志不窮,脫貧靠自身、向脫貧致富典型學習’等活動,激發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曾新桂上任伊始,就想到了要結合自己單位是教研部門的優勢開展幫扶工作。
2018年4月份,市教研師資培訓中心駐白馬社區幫扶工作隊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積極發動并對接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到白馬小學開展“心希望·信未來”愛心助學暨“手拉手”幫扶活動,經過兩個月的精心籌備,該活動于6月2日順利舉行,愛心人士捐贈了校服、足球等物品,獎勵了優秀貧困學生。愛心人士與36名貧困學生一對一開展了“手拉手”幫扶,送去了自己精心準備的書包、文具共6萬多元的愛心資金和物品。
調度脫貧攻堅“回頭看”核查工作
2018年8月21日至23日,幫扶工作隊又組織社區19名留守兒童(含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到湄江風景區開展了“小地質家”公益夏令營活動,由愛心企業全程贊助學習、食宿等研學費用近3萬元。
組織開展“小地質家”公益夏令營活動
“手拉手”幫扶湄江夏令營
今年6月1日至15日,繼續在白馬小學組織開展了“扶志扶智”——“手拉手”精準扶貧主題教育活動,1-3年級的學生舉行了手抄報比賽。4-6年級學生舉行了《社區新貌》作文大賽,主題教育活動主要圍繞脫貧攻堅這個社會熱點,讓學生們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他們收集了學生大量優秀的作品,并發放了近五千元的助學金,在村民中獲得了一致好評。這系列活動既是當前教育扶貧和社會扶貧有效結合新模式的嘗試,也是脫貧攻堅“扶志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社會扶貧網、婁底電視臺、《婁底廣播電視報》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幫貧助困,情暖百姓
貧困戶戴小兵,小兒子是智障,生活無法自理。2018年4月接手幫扶后,曾新桂多次咨詢婁底康復醫院,漣源市殘聯等部門,并于6月16日自駕車帶著戴小兵的老婆和兒子到婁底康復醫院鑒定精神殘疾等級,并將鑒定結果交漣源市殘聯,辦理好戴千峰的殘疾證,給他以后申報醫療救助提供依據,解決了他家多年來想辦而沒辦好的難題,戴小兵的老婆逢人便說:“曾書記真是個好人,肯幫忙。”
曾新桂(左二)在戴小兵家走訪
今年5月,貧困戶劉輝端在貴州務工之余,釣魚意外觸電身亡。第二天上午,曾新桂便組織好工作隊前往貴州處理其身后事,由于事情復雜,歷時一個星期與當地政府部門多次協商談判,獲得賠償金、安葬費8萬余元,及時收集查證相關理賠所需資料,與保險公司多次溝通,申報特惠保意外死亡理賠5萬元。死者劉輝端白發蒼蒼的老母拉著他的手,眼淚縱橫地說:“曾書記啊,沒有你這位好干部,我們家就全完了。”
強本固基,助力社區
“為了讓自己駐村有所作為,我的工作思路很明確:一是出思路,出點子,對村級工作不包不攬。工作重心是加強班子內部團結,交心通氣,達成共識,形成合力,著重培養村支兩委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能力。二是抓協調,抓溝通,對村級問題不避不拖。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采取一事一議制度進行集體討論研究,達成共識。”曾新桂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新修公路550米,硬化吳家坪至楊白公路304米,提質拓寬公路2300多米,總投入180萬元。維修水渠1400多米,總投入52萬元。安全飲水工程總投入117萬,使全社區居民都喝上了自來水。完善提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辦公條件,投入10萬余元建設老人日間照料中心1個、圖書室1個、標準化衛生室1個;投資42萬元建設村級60Kw光伏扶貧電站,每年為社區增收4.5萬元左右,為社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發展家庭自主產業56戶,發放獎補資金19.8萬余元;有產業發展能力且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27戶,全部與漣源市志華種植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白馬社區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業績突出,曾新桂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一書記”。
忠誠的品格不在誓言,而在踐行。曾新桂用樸實和忠誠的行動書寫了自己平凡而偉大的扶貧歷程。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吳一夫 劉彬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08/28/589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