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脫貧攻堅】群眾笑容是最好的“獎賞”——記祝融峰村駐村一書記、漣源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劉果林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編輯:石成 2019-08-09 16:15:04
        —分享—

        【脫貧攻堅】群眾笑容是最好的“獎賞”

        ——記祝融峰村駐村一書記、漣源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劉果林

        2018年,對于漣源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劉果林來說,“角色”轉換,意義非凡,他從一名新聞編輯記者變成了一名扶貧人。盡管他知道即將走上陌生而充滿艱辛的崗位,但還是義無反顧,投身到了脫貧攻堅“站場”。

        和村民打成一片

        2018年4月,劉果林被選派到漣源電視臺聯點扶貧村湄江鎮祝融峰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和扶貧隊長。“以前是采訪下基層,現在是要深入基層開展群眾工作,做實際工作。”明白了工作性質也進行了轉換的劉果林,開始思考“以一種什么方式和群眾去打交道,處理好群眾的困難,解決好他們的問題。”

        劉果林和工作隊員鄧凱、劉建紅一起到296名貧困人口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每家每戶的情況,因戶施策予以幫扶。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劉果林有意無意地往村民堆里“鉆”,經常坐下來和他們一起聊天,了解他們的性格、困難、想法。慢慢地,劉果林的“朋友”越來越多,“村民越來越信任我,工作開展起來就比較順利了。”

        400多個日夜里,劉果林以心為筆,記錄下每家每戶的情況以及幫扶的方向。

        由于多種原因,劉果林駐村幫扶時,村級班子配備不齊,劉果林多次向鎮黨委政府反映,和村支書吳迪權商量后,決定請老村干部龍友慶“出山”。龍友慶“退隱”多年,起初并不愿意再來干瑣碎的村級工作。劉果林“五顧茅廬”,誠心打動了龍友慶,工作隊又多了一個得力助手。

        祝融峰村地處高寒山區,原是無集體經濟、無支柱產業、無發展動力的“三無”村,盡管前幾年的幫扶為全村脫貧打下了一定基礎,但劉果林接棒該村扶貧工作時,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任務仍然艱巨,2018年,全村尚有40戶125人沒有脫貧……怎樣才能帶動村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大走訪和深思熟慮后,劉果林帶領扶貧隊員們決定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方面積極爭項目、爭資金,硬化了通組路,接通了人畜安全飲水管網,建好了村級服務中心,落實光伏發電等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另一方面用活扶貧政策,因人施策,從就業、安居、教育、保障等方面入手,逐一解決貧困戶生活的后顧之憂,鼓勵并幫助他們向前看、朝前闖。

        群眾身邊無小事

        “責任”“奉獻”,是劉果林多年來工作精神的集中體現。群眾身邊無小事,更是他行動的準則。

        貧困戶廖華英是他幫扶的一戶貧困戶,今年已一百歲高齡,由于年事已高,腿腳不方便,他經常過去看望和陪伴,為老人家帶去最愛吃的糖果和面包,讓老人家的臉上再次洋溢著滿足和幸福的笑容。50歲仍然單身的貧困戶吳建共和80多歲的老母親住在D級危房里,因為選宅基地的事情一直拖著沒有改造,甚至想要放棄改造,劉果林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與他溝通,了解情況,并多次和國土部門聯系,上門察看,最終為他選得了一塊滿意的宅基地,目前房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并入住。

        貧困戶吳初生和老伴居住在60年代初建的D級危房內,因年久失修,一到雨天房屋滲水漏水嚴重,由于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兒子又是殘疾人,根本無法進行危房改造,得知這一情況后,劉果林和村支兩委商量,由工作隊和村里找施工隊幫助實施除險加固工程,并和鄧凱自掏腰包1000多元為兩位老人修建了室內廁所,解決了兩位老人多年來到外面上廁所的難題。“年紀這么大還能碰到這么好的扶貧干部,這是老兩口的福氣啊。”鄰居為工作隊點贊。

        駐村扶貧以來,劉果林不僅是村里的扶貧隊長,也是村民們的“專職推銷員”、“義務跑腿工”;不僅利用自己的朋友圈推銷村里的農產品,還風雨無阻地定時取貨、送貨,祝融峰村前那段彎彎繞繞的山路已記不清跑了多少遍。

        駐村幫扶一年多來,劉果林為貧困戶銷售牛羊10多頭,雞300多只,為了給貧困戶節省開支,他開著自己的車為貧困戶免費收貨送貨。除了推銷、送貨。在他看來,能以自己有限的付出幫助村民解決困難、樹立信心、重拾笑容,便是珍貴的收獲。

        產業發展多點開花

        2018年底,祝融峰村基礎設施全面提升。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已全部完工,全村人民群眾都已喝上放心水。

        2018年再投資50萬元修建1.785公里通組公路(原滟塘村通組公路)。光伏發電項目已于2017年竣工投產。每年增加村級集體收入4至5萬元。2017年投資25萬元對村級活動中心進行了改擴建,2018年繼續投資15萬元用于添置辦公設施、屋頂隔熱、廁所改造、裝修等,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同時,堅持扶貧和扶智相結合、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相結合,組織農村勞動力尤其是貧困戶參加市、鎮組織的技能培訓,激發貧困戶靠自主創業、自主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2019年,殘疾人貧困戶龍豐年在駐村扶貧隊和幫扶責任人的指導、幫助下,把養蜂規模從40來箱擴大到100多箱,收入跟著大幅增長,達到七八萬元,從“一戶多殘”的低保戶變成村里有名的“殘疾致富示范戶”

        原有的100多畝油茶林種植基地,也擴大了規模。基地的季節性用工都是優先聘請貧困戶,每年10多名貧困戶從油茶林基地獲得人工工資兩三千元。油茶林基地獲得的收益也將大部分分紅給村里的貧困戶。2018年8月,工作隊指導成立了一個由2名貧困戶、2名移民戶入股的養雞專業合作社,目前養雞2000余只,已出欄500余只,產生效益5萬余元。

        村里的德興養牛專業合作社聯結貧困戶38戶,合作社今年又有“新動作”,除了自行流轉土地種植了80多畝黃桃外,工作隊又鼓勵合作社免費向10多戶有種植意愿的村民發放黃桃樹苗1000多株,實現“抱團發展”,合作社保底回收,讓種植戶“穩賺不賠”。

        “祝融峰村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正在規劃利用湄江旅游圈的優勢,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旅游產業,為全村的穩定脫貧提供產業支持。”熟悉了祝融峰村山山水水的劉果林躊躇滿志地說。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編輯:石成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08/09/5799624.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