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會之窗】“拼命三郎”吳宇鋒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梁 波 彭 偉 編輯:石成 2019-07-01 09:46:34
        —分享—

        5月21日一大早,市政工程管理局黨支部書記吳宇鋒的身影就忙碌在了國師路廣場建設工地上。因為要協調業主單位、指揮部以及市政局內部施工班組推進施工進度,保證建筑材料及時供應,加上其他負責的工作,吳宇鋒每天忙得連軸轉不算,還經常早出晚歸,妻子劉志平再怎么理解他的工作,也不免向他發牢騷:“這個家好像是我一個人的家了。”

        工作上永遠兢兢業業

        吳宇鋒1998年6月畢業于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在校期間加入了黨組織,1999年6月,進入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獻身漣源的城建事業。作為一名專業的技術人員,他白天和工人們一起扎鋼筋、打涵洞,晚上翻書本、看圖紙、查資料、做筆記。幾年摸爬滾打下來,他對市政的配套設施情況熟稔于心。

        “吳宇鋒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在市政局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市城管局局長梁新輝說。2012年,新城路路面及人行道進行改建,正值酷暑,車輛開過會帶起許多灰塵,吳宇鋒常常盒飯就著灰塵下肚。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寸步不離守在現場,每天在炎炎烈日下暴曬幾小時。有一次,在連續加了幾個通宵之后又工作到晚上7點多,所有人都已疲憊不堪了,眼看做完最后一車料就可以回家休息了,這時卻突然下起了暴雨。如果這時候不干了,剛剛運到工地的混凝土就會浪費,而如果把混凝土倒進積了水的地面,又勢必會影響質量。

        吳宇鋒毫不猶豫帶頭沖進了雨中,同事們也跟了上去,拿鏟的,拿桶的都有,渾身濕透往外鏟積水。經過幾個小時“苦戰”,終于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2010年我市城區提質改造前,城區的下水道管道網建設比較落后,每當天降暴雨的時候,雨水倒溢會導致路面積水,影響市民出行。每當降大雨的時候,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已經擔任市政局相關行政負責人的吳宇鋒還是和工作之初一樣,總是打著赤腳,帶領職工用手清理堵塞泄水口的垃圾雜物。垃圾雜物五花八門,吳宇鋒經常會被玻璃劃破腳,會被異物扎傷手,有一次,因為幾個小時浸泡在垃圾污水中,還引起了皮膚潰瘍。

        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

        “干一項工作就要干好。”這句話是吳宇鋒的工作準則。為了更好地干好自己的工作,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吳宇鋒通過自學取得了工程師專業資格證,考取了市政專業二級建造師。2011年5月,吳宇鋒開始擔任市政局黨支部書記,可他為了做好市政工作,仍然是“不忘初心”,事必躬親,以身作則。

        2017年,國師路進行施工建設時,吳宇鋒作為總指揮,每天忙著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協調相關部門和業主單位加快施工進度,作為二級建造師的他,還每天堅守工地督促施工方抓好施工質量。“國師路只有700多米長,吳書記每天卻來來回回走了一萬步以上。”市政公司經理李俏對吳宇鋒的敬業精神印象深刻。

        吳宇鋒一直高度重視工程安全和質量,為了能掌控項目管理,科學組織施工,他幾乎天天蹲點在工地詳細指導,創新管理模式,提升質量和安全意識。在他的規劃下,施工現場道路暢通、整齊有序、人員機械配置得當。在抓好項目質量的同時,吳宇鋒建立了技術、生產、質量、安全、材料等部門的成本管理責任制,重點控制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的支出,建立了完善的監管機制,對項目的成本進行考核,降低了工程成本。

        對少數不怎么服從管理,工作上不怎么認真負責的干部職工,吳宇鋒除了主動和他們談心溝通,進行思想教育外,以身作則成為了吳宇鋒做工作的“法寶”,不少人看到吳宇鋒不怕苦不怕累,一心為工作之后,很快便轉變了思想和作風。如今,市政局全體干部勁往一處使,工作開展起來也順暢順利多了。

        近幾年來,在吳宇鋒的指揮下完成的市政項目有新城路路面、下水道及人行道的配套改造;城區公交站棚等候椅的安裝;人民東路、環北路的配套設施工程的改造;工業廣場紅綠燈改造;創文工作盲道板鋪裝及維護;人民西路風貌改造;行政新區下水道抗洪搶險。目前,紅旗路下水道及路面配套設施改造工程、國師路改造掃尾工程正在進行中。

        由于工作兢兢業業,工作中一直體現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忠誠、擔當和勤奮。2017年,吳宇鋒被評為“四為”干部,2018年獲評婁底市城管局第二屆“最美城管人”,2018年6月,被婁底市委組織部和婁底市人社局評為“最具責任心公職人員”。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梁 波 彭 偉

        編輯:石成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07/01/5624483.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