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你好,現在我來教你學習上下車的動作。上車前,要觀察車輛周圍有無行人和障礙物,檢查車輛輪胎技術狀況……”張達是飛鷹駕校的機動車駕駛員教練,記者看到他時,他正在教授學員掌握上車的動作要領。
來自橋頭河杉木村的張達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以前幫別人開車每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掙得錢不多還特別辛苦。得知張達是貧困戶,而且持有駕駛證后,飛鷹駕校立即組織專門人員對其進行培訓,幫助其拿到了駕校教練員證。現在張達在駕校從事教練員的工作,每天固定上下班,一月有4000余元的收入。像張達這樣的貧困戶飛鷹駕校內還有很多。
橋頭河飛鷹駕校黨支部書記陳永華介紹道:“駕校幫扶的貧困戶全部在基層崗位工作,靠其自身的勞動擁有固定收入,幫扶的主要方式就是讓其掌握一技之長,讓貧困戶重拾改變生活的信心,靠技能脫貧致富。我們幫扶的原則只有一條:不扶懶漢?!?/p>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漣源市委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積極探索“黨建+企業發展+脫貧攻堅”工作模式,持續拓展貧困村脫貧和非公企業發展“雙贏”新路子。全市非公企業通過產業扶持、就業務工、參股分紅、訂單種植養殖等多種模式,幫助貧困村整體脫貧、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非公企業也快速發展壯大,黨建工作水平顯著提升。
在具體工作中,漣源市大力推動非公企業黨組織與貧困村黨組織共駐共建,創新幫扶模式,助推脫貧攻堅。引導企業建設扶貧基地,健全“公司+貧困村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幫扶模式,組織黨員和技術骨干采取“一對一”“一對N”模式,主動包聯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提供“保姆式”服務,融洽企群關系,企業黨建找到了一個有力抓手,貧困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了有力提升。充分整合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資源,積極探索就業扶貧、技術扶貧、旅游扶貧等多種模式,多措并舉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讓公司在深度參與脫貧攻堅的同時,也不斷發展壯大。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黃超 梁自力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06/13/558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