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精準扶貧幸福來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石成 編輯:石成 2019-05-13 15:25:25
        —分享—

        在婁漣公路的兩旁是綠油油的田地,散發著蓬勃的生機。5月11日,記者跟隨石馬山鎮黨委書記梁欣及幫扶責任人楊勇濤的腳步,走訪了石馬山鎮古泉村的貧困戶。古泉村是個非貧困村,但是貧困人口仍然高達300余人。

        “有你們的幫襯,我吃不了虧”

        雷新軍今年40歲,2014年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之前一直跟著外面的建筑隊打零工,工作一直不穩定,房子也是老舊的危房,一直很少回來。妻子顏買連便帶著在婁底讀小學的小兒子雷戰租住在婁底,同時也打些零工補貼家用。

        “我們家以前是老舊危房,這次趁著危房改造,推倒舊房,在原址建新房,政府的政策是真的好啊!”雷新軍指著正在建設的新房高興地向記者說道。

        “有了自己的房子,也算有了根,不然一直在外面‘漂’著也怪不是滋味的。等房子建好搬進去后,我們打算喂幾頭牛,養些雞鴨,然后再參加村里組織的培訓會,學一門手藝,這樣也好找個穩定的工作。另外,我小兒子還享受了教育補助,解決了我們一個大問題啊,不然還要每個學期想辦法給孩子湊學費……”顏買連滿臉笑容的跟我說著幫扶工作的一樁樁、一件件事,臉上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憧憬。

        對于雷新軍一家來說,危房改造和教育扶貧工作的落實,不僅減輕了他們的壓力,更讓他們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該享受的,我們家一個都沒有少,有你們幫著也吃不了虧。”當問到雷新軍一家對幫扶工作還有什么要求時,雷新軍笑呵呵地說。

        “政策這么好,我肯定保重身體”

        “梁書記你又來啦!”才剛走到貧困戶顏若榮家門口,她就認出了前來走訪的石馬山鎮黨委書記梁欣。

        顏若榮的丈夫去世的早,自己因股骨頭壞死,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家中還有一位老人需要贍養,生活比較困難,被確定為貧困戶后才有了一些保障,住院買藥都能報銷,而且是先診療后付費。

        “我這個病也是個‘藥罐子’,時不時的還要去住院,前幾天城北醫院的醫生還打電話讓我去領報銷的200多塊錢呢,那次住院加藥費一共是3000多,沒想到我只需付200多。沒有你們幫扶隊員給我說這些扶貧政策我都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冤枉錢呢。”顏若榮激動地說。

        臨走時,梁欣書記囑咐顏若榮,現在政策這么好,一定要注意保重身體,安享幸福晚年。聽書記這么一說,她笑著回答:“放心吧,政策這么有保障,我肯定好好照顧自己!”

        回程路上,梁欣告訴記者,物質扶貧易,精神扶貧難。過去有些村在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方面方法簡單、手段單一,相關舉措也停留在說教上,結果效果不佳,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特別嚴重。現在通過技能培訓、產業獎補、信貸支持等多種方式,把“想發展、敢發展”的貧困戶扶起來,切實激發了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信心和決心,也能確保貧困戶脫貧后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和手藝,讓他們真脫貧!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石成

        編輯:石成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05/13/5510180.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