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規范村級“微權力”,防止“微腐敗”發生,2017年以來,在婁底市紀委的精心指導下,我市積極探索構建村級“微權力”風險防控體系,并結合省紀委部署開展的“互聯網+監督”工作,創造性地探索開展“村級微權力+互聯網+監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群眾反響強烈,受到各方關注。其中“村級微權力清單”工作還作為我省唯一案例,成功入選中國改革(2017)年度十大案例。
村級“微權力”的規范體現在基層,就是鄉村干部和老百姓的“皆大歡喜”。
“規范村級‘微權力’反映在我村,最大的好處是村干部幫群眾干事干勁更加足了,老百姓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了。”對于白馬鎮咸秀村黨支部書記劉炎來說,“微權力”規范運行,非但不是束住干部干事手腳的“緊箍咒”,而是釋放給村民的“明白劑”“潤滑劑”。
2014年,咸秀村實施一個安全飲水項目,村民認為項目不公開透明,村干部有違規操作,謀私利的可能。于是,挖機還沒有進場,就被一對父子攔住,死活不讓過。一些村民則要求挖機經過的土地要被征收,毀壞的林木要賠償,不答應要求就不讓開工。村干部做通了這家工作,那家又冒出一個理由阻攔,不大的工程耗了一年才斷斷續續完成。村級“微權力”實施后,村里大小項目都走“四議兩公開”程序,村民心氣順了,許多黨員組長、村民代表積極幫助村干部做群眾工作,工程實施起來就順暢多了。2018年10月,村里花費180多萬元實施安全飲水項目,通過“四議兩公開”,村民都知道村里是“為我們村民做事”,不僅自己思想通了,劉加賢等老黨員還主動幫助做村民工作,不僅沒有村民阻工,還紛紛為項目實施提供便利,項目規模是以前的兩倍,時間不到三個月就基本竣工,創造了“咸秀奇跡。”
天氣稍微好點,咸蟠組組長兼民意代表劉禮再屋前大坪成了村民的集聚之所,村民“閑談”之中最能見民意。2017年上半年擔任組長兼民意代表的劉禮再最直觀的感受是:“以前總說不清楚村里有哪些項目以及項目資金等情況的聲音不見了。現在是低保、困難補助分給了哪些村民,群眾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劉禮再積極履職,不時通過“三湘e監督”了解村里有哪些“進賬”,每一分錢花在了哪些地方。
現如今,村里每個月下旬的例會成了村民關心關注的“焦點”,因為,村里近期或遠期將會為村民做哪些事情,都會在例會上提出來,然后由黨員組長、民意代表決定哪些項目先實施。由于項目資金、項目實施情況都做到了真正透明,村民現在什么都放心了,剩下的就是積極支持。
白馬鎮三團村從1999年開始,由于村級財務10多年沒有進行清理公開,村民認為財務混亂、村干部大額開支白紙發票多,于是引發了多名村民連續多年信訪。今年72歲的肖益德多次到上級上訪反映問題。“北京去過一次,省里婁底市我去過幾十次。”以前做過財務工作的肖益德實在無法忍受村級財務“諸多亂象”,從2009年開始一直自掏腰包向相關部門反映。到近年村級財務問題得到了解決,他才終止自己的信訪之路。規范村級“微權力”后,這個和現任村支書肖俊賢拍桌打椅的“上訪戶”“意外”被肖俊賢聘為5個村監督委員會成員之一。“這樣的人監督我,可以讓我不會犯錯。”肖俊賢自愿讓“微權力”受制。而肖益德看到村里的公路硬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飲水等項目都做到了公正透明后,現在是村里的監督工作、家里的農業生產,外加一點“副業”都做得開開心心。
三團村和肖益德一樣感受到規范村級“微權力”管住了干部,管住了亂向項目伸手的還有八組的梁四清。梁四清也是不滿村級財務不規范,連續四年向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等部門進行舉報。他認為村干部沒為民辦事,沒公正辦事,于是信訪不斷,成為一些干部眼里的“老上訪戶”。等到原村級班子成員大部分被撤職或主動辭職,并且得到了應有懲處,又看到了新當選黨支部書記肖俊賢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按照規范村級“微權力”要求,對村里的大小事都讓村民知道得明明白白,自身也做到了清清白白時,梁四清不僅“偃旗息鼓”不再信訪,還多次在村民中間說:“希望這樣的村干部繼續多為群眾做實事,多干幾年帶領村民致富。”
“自2017年3月我市規范村級‘微權力’運行以來,2018年全年,市紀委監委信訪室受理新增的村級信訪量就幾件。”市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對村級“微權力”風險防控機制的“威力”最為清楚。通過“互聯網+監督”等多種方式把黨務、村務、村級財務曬在“陽光下”,來信來訪反映村級財務等問題的群眾顯著減少。
來源:?紅網漣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毛 德 胡中奇
編輯:石成
本文為漣源市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19/04/09/530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