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建市三十周年征文】電燈照亮了小山村

        作者:梁利根 編輯:石成 2017-06-09 16:47:59
        —分享—

          我扭亮了臺燈,在寧靜安詳的心境中,翻開了一本書。我并沒有讀書,而是凝視著窗外人民公園風雨橋上那些霓虹燈,這讓我忽然想起我的老家——三甲銅盆沖。

          二十八年前,我的老家銅盆沖沒有通電。

          我在縣城工作,一個月內,至少要回一趟老家。我站在月塘石板路上,每每看到夜色下沒有燈光的小山村,就像看到一個沒有入道的畫家,在白色的畫布上潑了一面盆墨汁,令人心里難受。小山村里,一些有錢的人家照煤油燈,一些沒錢的人家,上山刮松樹油脂,照松樹油脂燈,一些什么燈都沒有的人家,摸著黑吃完飯,就早早地上床睡了。我家夜里照煤油燈,上燈的時候,老婆總是把煤油燈的玻璃罩子擦拭得亮亮光光。一盞煤油燈擱在一張四方木桌的中央,一家四口,圍坐在桌邊,老婆在煤油燈下納鞋底,兩個孩子在煤油燈下讀書做作業。我卻無所事事,凝視著火花跳躍的煤油燈。我忽然頗想做個神仙,揚起手中的佛帚,輕輕一揮,使煤油燈突然變成明亮的電燈,照亮老屋,照亮古老的小山村。

          二小子說,爸爸,藍田街上的小孩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都在煤油燈下讀書做作業。

          大小子說,藍田街上的小孩都是城里人,他們家里早照電燈了。

          我告訴孩子們,不要多久,銅盆沖也會照上電燈的。桐油燈,煤油燈,這些古老的照明工具,終究會退出歷史舞臺。

          老家每一個村民和我的孩子們一樣,都盼望早日把城里的電線牽到鄉里來,牽進每家每戶,通上電,照上電燈。讓電燈照亮黑夜,照亮古老的小山村,使她每一個夜晚不再漆黑,都充滿寧靜溫馨的光明。

          一九八九年的春節越走越近。單位放假了,我回老家過春節。來到村口,只見村路旁立著一根根筆直的水泥桿子,兩根銀色的電線橫空而過,寒風夾著雪花在銀色的電線上彈奏出悅耳的音樂聲。我突然叫喊了一聲:通電了!

          回到家里,孩子們就嚷嚷著:爸爸,家里照電燈了!二小子拽著開關拉線,“叭”地拉亮了電燈,老屋倏的一片明亮。有電的春節比沒有電的春節要熱鬧得多。大年三十清晨,村里的高音喇叭就播放著《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支歌。串門拜年時,扯來扯去,都要扯到一個“電”字上去。照電燈,成了村民津津樂道的話題。

          有電的日子,真好!

          打從城里那銀色的電線牽進我老家那天開始,村民的日子一年一個樣,年年變化新。有一個村民買了一臺電力碾米機,古老的手推谷磨子廢棄了,只要一合上電閘,黃燦燦的稻谷就在隆隆的碾米機聲中變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有一個退休干部帶回來一部二十四英寸黑白電視機,那是村里唯一一臺黑白電視機,吃完晚飯,附近的村民就來到那個退休干部家里看電視;小溪邊的碼頭空落了,女人們不再去溪邊洗衣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洗衣機;電腦上網、手機打電話、煮飯炒菜燒開水、老屋門后擱冰箱、電動摩托水泥路上跑……都是因為有了電。有電的日子,真的好,孩子們再也不要在煤油燈下讀書做作業了!

          銅盆沖,我老家那古老的小山村,你現在大概不會再羨慕城里那些電燈了吧,城里的生活,已經延伸到了你的身邊,你已經是我們這個城市不可分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你的努力,將會使古老的小山村變得更加富繞美麗。

          我的目光從人民公園風雨橋上那些霓虹燈上收回,落在書頁上,上邊寫著:“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作者:梁利根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