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條緬懷的路。這路,在我的心里,已經太久太久,太遠太遠。
兒時,父親帶著我,走上清明的山路。父親撫摸著被風雨剝蝕的墓碑,追溯先輩們的苦難與輝煌。然后,燒一堆紙錢,點三炷清香,響一掛鞭炮,叩三個響頭。父親向先輩們祈禱的,就是保佑他子孫發達,香火不斷,無災無病,人財兩旺。父親聽到,春風掠過樹梢的嗖嗖聲,那是先輩們在九泉之下的莊嚴承諾。
我在清明路上,一路走來,一直走到黑發變成白發。如今,我帶著我的兒孫輩們,每年走在清明的路上。兒孫輩們,都是一頭青絲,一臉陽光,一襲新衣,一路笑語。來到祖山,兒孫們,割掉墳頭的茅草,添一捧新鮮的黃土。我沿襲著父親生前掃墓祭祀的規矩,在心靈上,為父親和母親,為岳父和岳母,寄托一年來的哀思。
清明的路,每年就走那么一回。
清明的山徑小道,以前并不難走。四月好踏青,莫過于清明。山是山,路是路。濕潤清新,路無雜草,更無藤刺。山下,雞鳴籬笆,狗吠行人。山坡,牛羊嬉鬧,人唱山歌。如今的清明路上,不見牛羊,難聞歌聲,草比人高,藤刺蔽日,不知路在何方。
月圓月缺,四時輪回。去時鶯飛草長,回時落花成泥。明年清明,我們再上路。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梁利根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