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是置業群體的主力,這在全國各地已是普遍現象。長沙晚報記者 孫占鋒 攝
“2013年到2016年,在北京、上海首次購房年齡從30歲推遲到34歲,每年推遲一歲。”這是日前國內某地產研究機構《2016居住生活報告》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但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數字在長沙并不成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長沙首次置業的年齡多集中在23-28歲,二次改善置業多間隔3-5年。
80后已成置業主力人群
打算什么時候買自己的第一套房子?記者近日在河西大學城附近隨機采訪時,大多數受訪者希望能在畢業后2-3年內購房,而對于首次置業的年齡希望不超過30歲,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如此呢?
“畢業后3年買的第一套房子,結婚用的。”今年32歲的市民陳先生說,而去年他已經換了第二套面積更大、位置更好的房子。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的置業群體中80后購房者占比超過六成,而且這一比例還在逐年升高。分析人士認為,80后是置業群體的主力,這在全國各地都是普遍現象,一部分是有一定積蓄的首次購房者,另一部分則是購房數年后的改善置業者。
房地產行業人士楊先生分析,與一線城市相比,長沙的購房壓力相對較低,首次置業多在23-28歲,二次改善置業則多在3-5年后。“更多年輕人能夠更早擁有自己的房子,這也增強了生活的幸福指數。”
租房住也是不少人的選擇
上述《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在過去的四年中,人們首次購房年齡從30歲推遲到34歲,每年推遲一歲。換言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大城市用“越來越多”的時間停留在租房市場。據統計,2015年全國有近1.6億人選擇租住,預計2020年將達到1.9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7億。
“我覺得,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供房貸,選擇租房也挺好的。”90后小吳就一直在長沙租住。其實,發展租賃市場,把目前的庫存房轉化為租賃房也是去庫存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租賃政策不斷完善,專業化租賃機構不斷優化租住體驗,租房也實現了品質居住的功能。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孫占鋒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