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1日,漣源二小課本劇公演在孩子們的期盼中如期舉行。公演現場,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面帶微笑注視著舞臺,他就是孩子們的“梁爺爺”,年近八旬的梁阜球老人。
梁老與課本劇的結緣,來自于一次偶然。2004年暑期,退休賦閑在家的梁老 “混”入在職教師中聽取新課程改革講座,了解到課本劇是兒童短劇,內容緊扣教材和學生生活,為孩子們所喜聞樂見。于是,年事已高的梁老就萌發(fā)了編寫課本劇的念頭。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他就反復閱讀李宜山著的《寫戲常識》,并且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動筆寫了第一個課本劇《四束鮮花》。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七、八個。其中有一個數學課本劇叫《長方形的親戚》,算是別開生面的嘗試。
俄國作家果戈里說:“戲劇在舞臺上方能生活,沒有舞臺,就好像沒有肉體的靈魂。”于是,梁老想找一所學校去實踐,讓孩子們演。2007年春,他找到漣源二小校長劉勁松,表示愿意無償到學校擔任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劉校長立即將一本精制的聘書送到他家,梁老有了“身份”,很是高興。孩子們排劇有一種天然的積極性,即便是一個群眾演員,也爭著要上,這份喜愛也激發(fā)了梁老的創(chuàng)作熱情。他又從網上買來《編劇理論與技巧》等書籍,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并且和孩子們玩在一起,了解他們的志趣和愛好。
轉眼到了2010年上學期,漣源二小新教學樓落成后,校長換成了李輝,梁老和李輝在走廊上推心置腹談了半個小時,雖然年齡差異大,但卻一見如故、一拍即合。李輝對梁老的好學、勤學深表敬意,立即挑選得力教師組成課題小組。這年,梁老已經74歲了。
2010年8月,中央制定的教改藍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頒布,梁老師和課題小組成員倍受鼓舞,決定舉辦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課本劇匯報演出。他們緊鑼密鼓進行準備,新排了《小丑伯伯》等七個劇。道具不全,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各類頭飾。小丑的眼睛、紅鼻子是用果凍殼嵌在硬紙上,配顏色的材料是從廣告店拾來的破碎不干膠紙。演員的選擇也十分到位,飾小丑的王江華有表演天賦。他戴上面具,隨意做幾個滑稽動作,就讓觀眾笑得肚子疼。2012年12月,梁老主導的課本劇“巡回演出”,引起了領導和媒體的關注,更讓師生看到了課程改革的曙光和校園戲劇的魅力。
2012年5月,學校響應《小學生導刊》“關愛留守兒童,傳遞愛的溫暖與力量”的倡議,開展了以“演繹課本劇,踐行真善美”為宗旨的大型愛心匯報義演活動,公演11個課本劇,每個觀眾捐助少許門票費。演出當天,觀眾如潮,秩序井然。孩子們看的是自己演的戲劇和教材里早已熟知的故事,情緒高昂,滿足了他們對藝術的渴求。吳小妤老師導演的《游子吟》(古代版)風格獨特,母子依依惜別的深情,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讓人潸然淚下。義演籌得的捐款4131元,也換成孩子們在書店精心挑選的310冊精品童書,寄送到了張家界慈利縣楊溪完小留守兒童手中。
如今,課本劇編演在漣源二小已蔚然成風。2016年元旦、“六一”兒童節(jié)全校42個班2800多名學生分批舉行了“立德樹人課本劇展演活動”。每個班級都有劇目參與,形式、內容百花齊放,歌舞穿插其中,創(chuàng)意迭出。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向上向善的德育熏陶。面對此情此景,梁老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今年漣源二小“立德樹人課本劇展演活動”中,校長李輝再次隆重將梁爺爺介紹給孩子們,全場掌聲雷動。梁老開心地笑了,對他來說,孩子們的掌聲是最高的獎賞,是無窮的精神動力。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肖星群 李青平 肖之泉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