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父 親 的 竹 籬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李群芳 編輯:石成 2016-11-24 15:59:10
        —分享—

          父親在屋前種了一塊小菜園,為防雞鴨牛羊,扎了一圈竹籬。當初,父親說要做竹籬的時候,我說去買一打鐵絲網圍上,又簡單又耐用又輕松。可是父親要省錢,屋邊竹子又多,常常要間伐,為什么不利用呢?于是老人家截竹破篾,扎上了竹籬。竹籬當然不經用,風吹雨打日曬的,時常有松動、破損、蟲蛀,而雞鴨又善于尋覓無孔不入,常常鉆空子啄菜吃。父親發現后,就用竹篾或竹枝補好。

          說來也奇怪,那些鐵絲網柵欄,雖然堅挺牢固、整齊劃一,我卻不肯多看一眼;而這竹籬,我就那么愛看。看它剛豎時的青白新色,還散發著竹子的清香;看它生出黑斑,由新而舊;看它漸漸被草蔓纏上;看它時常破損又補上,乃至頹廢;看它在風雨中被刮倒在父親的一聲無奈的叫嘆里……當然,從不養花侍草的我,也從養花的朋友那兒移來幾株金菊,栽在它腳邊。然后,越看越喜歡。就連那些隨意修補的破處,也有著無可言狀的味道,甚至韻味——是的,韻味,要不然我怎么會為它寫出過幾首詩呢?

          是的,它原始,漏洞多多,卻就地取材,隨物賦形,含著生命的溫度和創意。每到春節,我總不喜歡到街上買那些印刷的春聯來貼,而寧可請書法不怎樣的人寫幾幅貼上。印刷的春聯雖然規矩、鮮艷,但就是沒有生命的氣息。我所居的小城是全國先進文化市,有許多文化碑廊。那些碑文,有的是電腦打出的“書法”字體,有的是據書法家的手跡刻成。那些電腦制作的書法,非常美觀,幾無瑕疵,但總呆滯;而書法家的手跡,有的有敗筆,有的甚至水平不怎樣,但就是神采飛揚,觀字知人,洋溢著生命的溫度和創意,更為耐看,圍觀也更多更久。

          看來,生命的溫度和創意是技術取代不了的,生命的體驗只能由生命的個體親身經歷親手完成。智能技術已經讓電腦打敗了棋王,已經可以只要輸入幾個關鍵詞就能快速產出十分可觀的公文乃至“文學作品”。但是,生命的悲喜,挫敗感成就感,情感的精微表達,主動的創意……這些,智能技術是沒有的。這些溫度,這些氣息,這些體驗,冷暖只能自知。技術給人便利,改變生活方式,但不能慰藉魂靈,在人性面前也無能為力。這是人的無奈抑或榮光,罪孽抑或福祉。

          因此后來,父親修補或重做竹籬的時候,我總屁顛屁顛地打下手。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李群芳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