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首屆“四川杰出人才獎”獲獎者
剛和同事討論完工作,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院長趙軍寧禮貌地招呼記者進門。干凈整潔的辦公室里,書籍和辦公用品規矩擺放,身穿黑色夾克衫的趙軍寧,一開始就給人嚴謹和認真的印象。
沒有夸張的陳詞,也不做過多的表情,趙軍寧面帶笑意,耐心聽著提問,一字一句作出回應。
作為一位在巨大的中醫藥寶庫里發現和探索的學者,趙軍寧一再強調,自己是幸運的,“我們現在作出的很多貢獻,其實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醫藥資源是我們國家巨大的財富,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用更先進的手段,將這些財富更好地利用起來。”
初心/
偏愛中醫“喜歡做研究”
家庭的熏陶,使趙軍寧從小對中醫學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為父親在綿陽市鹽亭縣某醫院任職,趙軍寧經常能從父親的書柜里翻出畫著各種穴位圖和草藥的書。“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以及多種類的植物說明,這些在很多同齡人看來極其生僻的醫學知識,在趙軍寧眼里成了童年最具趣味的讀物,他說,“當時年齡那么小能讀懂什么?我只是覺得很神奇。比如一些針灸按摩的治療方法,感覺只需幾個動作就能治好病。”
帶著對中醫學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趙軍寧在求學過程中也傾向于相關領域。不過,在本科和研究生時期,他選擇了西醫臨床專業,而攻讀博士學位時,他才跳回了自己的初心,選擇了中醫藥研究領域。
愛閱讀,愛動腦,愛鉆研,趙軍寧從小在爸爸書庫里培養的習慣和興趣,也鋪墊了他今后做研究的道路。他說:“現在我們做項目規劃、論證的時候,就是需要參考閱讀很多書,然后進行獨立的思考。”
選擇/
謝絕挽留“孔雀西南回”
1998年的廣州,發展勢不可擋。孔雀東南飛,當眾多人擠破腦袋想扎根這塊熱土時,趙軍寧卻做了相反的選擇。
“當時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念博士,到了畢業季,正面臨去留的問題。”趙軍寧回憶,恩師王建華十分賞識他,極力說服他留校發展。
“導師告訴我,中藥生化藥理實驗室開始籌備了,我可以留校做研究。可是我想了想還是決定回四川。”一個“回四川”,讓眼前這位內斂深沉的學者,眼里瞬間泛出溫熱和堅定。“我是四川人嘛,回家理所當然。而且那時四川的發展空間很大,準備搞全國第一個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再加上四川本身就是中醫之鄉、中藥之庫,中藥材資源豐富,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趙軍寧毅然“孔雀西南回”。從川產道地藥材和民族藥開發新藥,到后來牽頭全國第四批中藥資源普查四川試點工作,建立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植種苗四川基地,籌備中藥資源動態四川監測站等,成果顯著。
“后來,我邀請恩師到四川來做演講,他終于認可了我的選擇。”而恩師短短的一句“你的確應該回四川”也印刻在了趙軍寧的回憶中,成為他科研路上最大的鼓勵。
2000年前后,趙軍寧的人生里,還面臨過一次類似的抉擇。一家總部在中國香港的世界著名大企業,準備在上海成立中藥研發公司,向趙軍寧拋出橄欖枝,開出的年薪幾乎是他當時年薪的幾十倍。而趙軍寧仍然選擇了留在四川,繼續扎根家鄉做研究,他說:“如果去了那個公司,自己搞研究的空間就會有局限。其實想掙錢的話,機會太多了,但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是不是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才最重要。”
研究/
探索藥毒“以毒攻偏邪”
從踏入中醫藥研究領域后,趙軍寧主要從事中藥新藥藥理學研究、川產道地藥材與民族藥系統研究開發、四川省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等。
“中藥材與農作物不同,為了保證質量從種子到土壤、水分、溫度等生長環境都有嚴格要求。”趙軍寧說,2011年四川被劃為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首批試點省,他作為主要負責人,詳細調查川內中藥資源的品質、分布、蘊藏量等信息,同時在四川建立川產道地藥材種子種苗基地和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站,為我省中醫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近年來,趙軍寧的研究領域拓展到中藥毒性規律與質量生物控制、中醫藥轉化醫學方面。“毒藥攻邪,以偏糾偏”是中醫臨床治療頑疾的一大特色,有毒中藥確有療效,同時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在“97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中醫基礎理論項目中,趙軍寧和葉祖光兩位教授組織國內20多個中醫藥及藥物安全性評價專業機構的100多位專家學者,研究中藥毒性,梳理了一系列傳統中醫對中藥毒性的控制手段,并對部分中藥用于臨床存在的風險給出解決方案,“這在之前是沒有相關的著作指導的。”
2012年,由他和葉祖光主編的中藥毒性理論與安全性研究領域“里程碑”式的書籍——《中藥毒性理論與安全性評價》出版了。“我相信該書對于促進有毒中藥及中藥‘藥毒’理論的深入研究,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推動與國際接軌的中藥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評價方法研究和質量標準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應用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這樣評價。
說起對中藥毒性理論與安全性評價方面的研究,趙軍寧開玩笑說:“古有‘神農嘗百草’,我們是利用先進的現代科學在做這件事。”
【人物名片】
趙軍寧,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藥學博士后。四川省首屆杰出人才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優秀創業人才。現任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院長、研究員(二級崗)、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中藥新藥藥理學研究、中藥毒性作用規律與質量生物控制、川產道地藥材與民族藥系統研發等。近5年主持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課題、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50余項,首創中藥ADME/T聯合細胞模型、Microtox生物毒性測試法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新方法。
人物側記
世上少了位好醫生多了位研究員
“當時學習西醫臨床時,我的成績都保持前列。其實如果我要繼續在臨床方面深造,我相信我也是一名好醫生。”趙軍寧微微笑了笑,“相對于上手術臺,我想我更適合也更愿意去做深入的研究。”
不是“宅男”喜歡野外考察
趙軍寧表示,他可不是只會埋頭啃書本的“宅男”。“我更喜歡去野外,例如到甘孜、阿壩等地去做考察,不只是生物資源方面,甚至是文化方面。”據他估計,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外奔波。“你看,我這個國慶節后的七天上班中,只有最后一天下午才回到了辦公室。”
自詡“搞研究里最懂文學的”
搞研究枯燥,但趙軍寧也有把研究“搞活”的辦法。作為一名較資深的文學愛好者,趙軍寧自詡是“搞研究里最懂文學的”。“我還曾在大學文學社任主編,對文字類的東西也算有一點研究吧。這其實對我平時弄專業材料很有幫助,因為科學的東西晦澀難懂,如果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一種技巧。”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周家夷 楊晨 吳小川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