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辜 翔 編輯:石成 2016-08-31 09:17:19
        —分享—

          當看到“我是黨員”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時,心中有那么一絲絲驚喜,驚的是黨員居然也能自己寫自己了!喜的是我就是一名共產黨員。

          2011年在學校入的黨,從當初加入共產黨的興喜,到如今入黨的麻木,似乎黨員這個名詞已經與我漸行漸遠,沒有太多的榮耀,沒有太多的感情,沒有太多的牽掛,更沒有太多的歡喜。一直是那么普普通通,好像“黨員”這一詞在我的生活當中如同那平民百姓那般,平平淡淡,無驚無喜。

          可,真是那樣嗎?我不禁思索著……

          也許“黨員”這個詞賦予了我們太多的含義,以至于我們無法輕易去解讀他,去了解他,去親近他,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盡量做好他。是的,黨員的肩膀是用來挑擔子的!

          作為一名黨員,我清醒地認識到我永遠也不能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那般怡然自得;永遠也不能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那般灑脫桀驁;永遠也不能像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那般豪邁不羈。我知道我只能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心境,只能擁有“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情懷,只能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理想,默默地做我的工作。

          如今社會的浮躁,多少會帶動你我的心弦,社會的輿論永遠是那么地撩動人心。我看到太多的氣勢恢弘、燈紅酒綠、明星璀璨。在這個連草根都可以炒作自己的年代里,偏偏黨員不能炒作自己;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里,偏偏黨員無法娛樂;在這個人人為自己代言的時空中,偏偏黨員不能為自己代言。不經意間我們錯過了這個世界很多的精彩,不經意間我們已經被時代拋棄了很遠,不經意間我們已不再是社會的潮流。

          每當我點擊網絡、打開電視,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會撲面而來。我看到太多關于“黨員”的問責,看到太多“黨員”雙規的新聞,看到更多對“黨員”的抱怨。對于“黨員”的正面報道“鳳毛麟角”,以至于讓我這個“黨員”羞于在人前提及“我是黨員”。“黨員”這個詞已經不像從前那般光彩奪目,已經沒有人常常把他掛在嘴邊,已經沒有了那一份引以為傲的資本,我們承載了太多的責任,這個擔子壓在身上讓人多少有點喘不過氣。

          “黨員”就真的那么差勁么?那是真的么?

          我知道,我們沒那么差勁,甚至我們還很優秀。

          在學校能入黨的必定是品學兼優的,在基層入黨的至少做事是積極的,在農村入黨的絕對是村里威望高的,在公司入黨的就是業績好的……一個吸收了如此眾多優秀人才的集體怎么可能沒有優秀事跡,沒有為社會做貢獻?如今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在這里我很明顯地感受到黨員同志比非黨員同志干的活要多,做的事要扎實,工作更加的吃苦耐勞。當一項工作別人不愿意干時,黨員干部帶頭干,當活動完成后是黨員干部最后收場,當下村搞衛生時走在前面的是黨員干部,當走村入戶調研走訪時是黨員干部走在最前面,同樣受到批評教育時依舊是黨員干部最先受到批評教育。

          驀然回首,我想起了在革命時期的黨員,我想起了在艱苦歲月中的黨員,我還想起了在大災大難時期的黨員。哪一次黨員不是沖在了社會的最前沿,哪一次不是黨員又做出了最偉大的犧牲,哪一次不是黨員撐起了社會的主心骨。我不免有些感嘆:“難道我共產黨員如今不再優秀?”細細思量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我們依舊優秀,只是時代更迭,盛世的來臨已經不需要黨員時時刻刻把那樣的犧牲掛在嘴邊了。

          從98年的洪水,08年的冰災,到汶川地震,我們看到只要社會需要,黨員永遠是沖在最前面,再看看我門的感動中國十佳人物,他們也是帶著黨員的“光環”,一直堅守著自己事業,哪里貧苦哪里就有黨員,哪里困難哪里就有黨員,哪里需要哪里就有黨員。時代更迭,其中的貢獻少不了黨員的力量,而我們卻從來沒有把這些掛在嘴邊,甚至我們需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我們不怕艱苦同樣也不畏懼“批評”。

          當心情歸于平靜,我懂了,依稀間我或許抓住了黨員這一詞的些許真諦。作為一名黨員是需要奉獻精神的,而且是需要默默奉獻,要接受最嚴苛的問責,卻不能發出心底的吶喊,永遠只是平平淡淡、無驚無喜,當時過境遷我們自會發現,黨員的作用已深入人心,為民所記。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辜 翔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