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藍田老電影院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梁訥言 編輯:石成 2016-07-25 08:34:38
        —分享—

          藍田街上盡西頭,有一座爬滿青藤的老橋,從橋南拾級而下,有一條不足百米的老街,北端是名揚四方的藍溪橋面館,南端呢,橫亙著一棟老建筑,像舊時的城堡,這就是老電影院。

          這些年來,當城區其他地方被不斷地花樣翻新,這條老街卻似一卷發黃的舊書,緩緩講述著那些往昔的歲月。

          五十年前,老電影院曾是小城最奢華的地標性建筑。影院高踞十二級石階上,前方有一塊大空坪,每當天近黃昏,地坪里便人頭攢動,有等候入場的,有賣瓜子零食的,也有像我們這幫無錢買票,只圖湊個熱鬧的細伢子。

          主樓屋頂呈人字形,石灰伴紙筋的灰白墻面上,雕有一個醒目的紅色五角星,顯得排場而又莊嚴。左側是售票室,狹窄逼仄的四壁貼滿電影海報和影片預告。能容納500人的放映廳,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寬廣得無邊無際,地面呈斜坡狀后高前低,電影開映前,便要把門窗關閉嚴實。

          那時的電影,大多是國產革命題材,首先放映的必定是新聞紀錄片,然后才是正片開場。僅有的幾部舊片重復放映,內容多半是英雄和叛徒的周旋、敵人與革命戰士的較量,一眼就可以看穿的蹩腳的陰謀,從一開始就能猜到結局的簡單懸念,一些簡化了血肉的臉譜,政治色彩濃烈的臺詞。上映最多的是《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及八個樣板戲。到了1972年,開始引進朝鮮、阿爾巴尼亞等國外電影,如《看不見的戰線》《賣花姑娘》《寧死不屈》等等。

          兒童可買半票,也就是三五分錢,而要湊足那三分五分錢,差不多要積攢大半個學期,所以,不遇上十分過癮的戰斗故事片,就決不會輕易去買票。電影的誘惑實在太大,當翻墻或混入也很難得逞時,我還有絕妙的一招,那便是看電影尾巴,也稱戲尾子。無數個晚上,自鳴鐘發出八點半的那一聲響,我便會找個借囗溜出家門,因為這個時候電影多半快要散場了,影院的三個大門會同時洞開,我家住橋北不遠處的柳家灣,從我家到電影院,打飛腳奔跑用不了三分鐘,還可看十來分鐘的電影,特別開心。這就好比去赴宴,路上眈誤了,最后才入席,雖然錯過了前面的七葷八素,但壓軸的都是好菜。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風華歲月被允許與愛情有關。那時的人很保守也很害羞,男女之間在大街上行走,絕不可以摟摟抱抱,也不可以手牽手,甚至不能挨得太近。電影院是唯一的娛樂場所,也就成了青年男女約會的好去處。黑燈瞎火的,正好說個悄悄話,或暗地里牽個手。男女一般不會同時入場,以免被人發現,藍田街上就那么大的地盤,誰不認識誰呢。

          有那么一個晚上,電影在放映解放軍晚上偷襲敵軍的鏡頭,本來就昏暗的影院更是漆黑一團,我不知哪來的勇氣,狗膽包天地對著女友的臉就“啪”地親了一下,幸好她沒有驚呼甚至也沒有躲閃。只是,事隔數日,我都不好意思見她的面。

          在那個娛樂匱乏的時代,我們靠老電影的溫情涉過了早年的河流。木心寫過一首《從前慢》的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好多年前,憑數得清的幾部電影,就能把日復一日的枯燥時光,過得怡然自得意味悠長?,F在的電影數以萬計,坐在家中或身處野外,也能從電視電腦或手機上隨意點播。日子卻稍縱即逝,快得讓我們無所適從。

          如今的老電影院,早已成了一座荒廢的危房,四壁長滿暗綠色的苔蘚,主樓墻面那褪了顏色的五角星少了棱角,院內地面到處是碎瓦朽木,影院門前的大地坪空寂冷清。

          站在破舊的老電影院前,我懷念那樣的夜晚,一個男孩為看片尾,刮風下雨天寒地凍也擋不住的匆匆腳步……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梁訥言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