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飄香的村莊

        來源:漣源新聞網(wǎng) 作者:李八仙 編輯:石成 2016-07-25 08:36:24
        —分享—

          梅雨之后,麥子黃了,五月的村莊開始了新一輪的農(nóng)忙。依稀的記憶里,收割了麥子,母親總會磨制粗糙的面粉,摻入田野里新鮮的野蒿子葉,用柴火灶蒸熟的“饃饃”被我們稱為蒿子粑,灰黃著臉色,低垂了頭,盡管有點難以下咽,但那種誘人的來自五月麥地的香味兒,老遠就能聞到,一直芬芳著我們童年的夢。

          端午那日,母親照例起得早,她要去村頭采集最鮮嫩的艾蒿,插在屋子外的門上。母親說,插了艾蒿的一家,百毒不侵,牛鬼蛇神都進不來。我不知道艾蒿能否驅(qū)鬼辟邪,但艾葉自然之香氣,馥郁,凝重,沉沉鋪展,悠遠深長,蕩漾貧窮歲月里節(jié)日的味道。這一天,父親也不閑著,他清早背了籃子去山林采集金銀花、魚腥草、郁金香等草藥,回來后用一口大鍋燒水,全家人都要泡藥澡。父親很嚴肅地說,泡了藥水,這個夏天就不會再生腫癤了。全身浸泡在端午的藥水之中,各種植物的香氣氤氳開來,彌漫著美不可言的自然之趣。

          收了麥子,原野上莊稼長勢茂盛,夏天為我們展現(xiàn)了大自然最強勢的生命之境。那時節(jié),爺爺總愛帶了我們到橋頭河看龍船,吶喊聲聲,鑼鼓喧天,那些事小孩不關(guān)心,我們只在乎能吃到街頭商鋪前的粽子和大包子,香噴噴、熱乎乎的,恐怕就是兒時最美好的記憶了。初夏,老家傳統(tǒng)的吃食并不多,但有兩樣是不會缺少的:蒜泥和莧菜,大蒜搗成泥,伴以紫蘇葉和醬油生吃,辛辣無比,氣味刺鼻,也是祛濕敗毒之良藥;至于莧菜,那是一種類似于野菜的蔬菜,煮熟之后一大碗鮮紅鮮紅的湯汁,如童謠所唱的那樣:紅米飯,肉湯淘,吃三碗,不肚餓……那時盡管窮,餐桌上總有難以下咽的蒿子粑和苦澀的莧菜葉,但只要聞著了那股誘人的自然之香,如夢似幻的童年記憶便開始飄蕩在燦爛的陽光之中。

          大地呈現(xiàn)蓬勃的生機。五月的麥地上,四季豆、長豆角、茄子、黃瓜競相結(jié)果,花生、玉米、黃豆抽穗結(jié)實,稻子在水田里伸出了那顆善良而又忠貞的頭顱,整個村莊都氤氳在綠色的海洋中。生活有了著落,勞動的表情自然就舒展了許多,耕作的心靈也就開闊了許多,艱難的歲月也就平靜了許多……艾蒿,草藥,蕎麥,大蒜,陽光燦爛,只有飄著香味的五月之后,鄉(xiāng)親們才可以嗅到秋天沉甸甸的味道。

        來源:漣源新聞網(wǎng)

        作者:李八仙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