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中午來一碗辣絲絲的涼皮會不會讓你食欲大增?可是,也就因為一碗涼皮,一名17歲的小伙差點命都沒了!近日,蘇州高新區一名年僅17歲的小伙子,因為在街邊吃了一碗涼皮,出現了上吐下瀉等癥狀,被同事緊急送到醫院進行搶救,醫生臨床診斷為感染性休克,多個內臟器官受損,血壓也非常低,可謂是命懸一線。
吃碗涼皮導致感染性休克
記者在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內見到了這位名叫徐利順的小伙子,他正躺在病床上,右手手臂上還在進行靜脈升壓,護士在監測各項生命體征。醫生介紹說:“7月10日晚上患者送過來時血壓非常低,高壓只有40,低壓僅有20,患者不是普通的腸道細菌感染,心功能、腎功能都不好,多器官功能衰竭,非常危險,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快休克了。”于是病人被第一時間送往急救室進行治療,醫院各科專家對患者進行會診,臨床診斷為感染性休克。
13日,患者小徐手臂上依然還在使用兩路升壓藥,不過血壓已經稍微有些平穩。毛敦介紹,感染性休克在臨床上并不多見,像小徐這樣的年輕小伙子出現這樣的狀況非常罕見。這有可能與小徐吃的涼皮有關系,因為當天小徐在街邊只吃了一份涼皮。另外,由于小徐的年齡偏小,加上比較瘦弱,營養比較差,細菌感染的威力相對來說就比較強。感染性休克最嚴重的后果是導致死亡。現在正值夏季,進入細菌感染高發期,醫院每天接收的急診病人有十分之一左右都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
涼皮制作衛生堪憂夏季千萬謹慎食用
那么,小徐吃了一碗涼皮后怎么會上吐下瀉,還差點丟了性命呢?毛敦介紹說:“很可能和他吃的涼皮有關,街頭涼皮攤點衛生條件普遍較差,由于最近黃梅天天氣比較悶熱,食物容易發霉變質,在外面暴露兩個小時以上就會產生大量細菌,特別是涼皮中含有的豆制品容易變質,體質差的人一旦攝入,輕則食物中毒,嚴重的話就會引發感染性休克。另外,許多年輕人經常熬夜,過度疲勞,造成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性休克就會比較重。”
美味涼皮惹人愛購買須掌握技巧
看似美味的涼皮,竟然還會有如此危險。記者采訪時發現,由于天氣炎熱,街邊的涼皮、涼面成為一些市民就餐的首選。記者看到很多涼皮攤點都在路邊,衛生條件堪憂。在涼皮攤點,大多擺著一個盛放涼皮、冷面和配料的玻璃柜子,設備十分簡陋。涼皮、涼面等都暴曬在高溫下。
業內人士表示,街頭攤販出售的涼皮、涼面大多存在衛生問題,市民要慎買。據業內人士透露,攤點上出售的涼皮一般都由工廠機器制作,工廠往往會一次生產很多,當天的涼皮在沒有銷售完的情況下,只要涼皮沒有明顯的異味,第二天還可以接著賣。很多商販在露天的地方制作涼皮,其中避免不了細菌的進入,高溫下很容易變質,而這些涼皮最終被消費者食用,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有關食用涼皮后出現食物中毒的案例屢見不鮮,消費者最好到信譽好的地方購買。此外,購買前還要先聞聞涼皮,新鮮的涼皮有一股糧食的清香味,如果有餿味就是已經變質了。另外,還要多看看出售涼皮的環境和從業人員是否講究衛生,盡量不到露天經營、衛生條件差、餐具不消毒的攤點購買涼皮。
小貼士:如何自己動手制作涼皮
既然市場上銷售的涼皮衛生狀況堪憂,那么市民不妨在家里動手制作涼皮。據餐飲業內人士介紹,做涼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市民在家可以將面粉加少許水,揉成面團,用保鮮膜包裹住,靜置20分鐘。隨后把面團放入容器,往容器中加水,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團,容器中的水很快就會變成乳白色,洗一會兒后將乳白色的水倒入其他器皿,然后重復上一個步驟,直到面團變小成為面筋狀或洗面團的水無法呈現乳白色即可。把收集好的洗面團水倒入一個大容器,用保鮮膜將容器包裹好放進冰箱,讓洗面團的水沉淀10小時左右。時間一到,將容器取出,撕開保鮮膜,容器中的水會有明顯沉淀物,此時可將容器中表面的水倒掉,留下漿狀沉淀物。準備一個鋁盤子,將少量漿狀沉淀物倒入其中并使其均勻鋪滿盤底。做這一步時注意控制漿狀沉淀物的倒入量,倒入太多的話,做出來的涼皮會很厚。一切準備就緒后,在蒸鍋中倒入半鍋水燒開,將鋁盤子放入其中隔水加熱,蓋上鍋蓋燜3分鐘至5分鐘后取出。取出后,將鋁盤子放入其他裝滿涼水的容器里冷卻一下,最后用刀片配合,將盤底的透明膜狀物完整地撕下來,一張涼皮就做好了。食用的時候,將整張涼皮切條,黃瓜切絲,蒜瓣剁碎,與切好的涼皮放在一起。放入適量辣椒油,灑少許熟白芝麻,倒入適量陳醋,放少許鹽調味,拌勻即可享用。
■來源:人民網
來源:三湘都市報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