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洪水嶺橘賦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李群芳 編輯:石成 2015-11-23 11:50:38
        —分享—

          漣源南郊有洪水嶺這樣一個好去處,是自然的造化;而洪水嶺上的橘園,則是人力的杰作了。

          好幾個山頭,好幾面山坡,都是橘園。都以石頭砌磡,整成梯土。一梯梯橘樹,枝條切錯,墨綠油彩自山頭漫坡而下。尤其是在冬天,草木枯黃蕭瑟,而橘園卻綠到靜穆,綠到凝然,不動聲色而暗藏希望,瞅上一眼便雙目生津。

          在第一次吃洪水嶺的橘子之前,我真不敢相信世界上有如此甘甜爽口的橘子。我老家每家每戶都有一片小小的橘園,我是吃著橘子長大的。但老家的橘子,即使熟到橙紅,也酸澀。我從不敢咬破瓣瓤,吃的時候先將橘瓣一端撕個小口,再用舌和上顎擠壓,一股酸甜澆舌入喉,嘴鼻眼眉早已被酸得扭曲不已,擠作一團了。所以,留在記憶中的,橘子與楊梅齊酸。到漣源后,我始終不相信別人講洪水嶺的橘子如何如何好吃,橘子嘛,不酸還叫橘子嗎?然而,我清楚地記得那個深秋,在洪水嶺的橘園里,橘子們用其甘爽將我的記憶顛覆——我第一次吃橘子吃撐了。后來,我在父親面前大贊洪水嶺的橘子,父親也是不相信。

          我想,這大約是洪水嶺的土質有異,而橘子的品種優異吧,但肯定更得益于人的侍弄了。我老家的橘樹從來不專門施肥,從不剪枝,從不澆水,美其名曰“吃神仙的”。自然是“神仙不保”,掛果一年比一年少,味道一年比一年差。而洪水嶺的橘園中,隨處有貯水池,久旱時,澆水方便;有漚肥凼,常年漚積著有機肥。每年冬天,橘子摘完了,就在每棵橘樹下,沿樹冠邊緣位置,挖兩條半月形的槽,掩上肥料;每年都剪一次枝,每棵樹都枝條疏朗,沒有贅余。無怪乎味道這么好了,也無怪乎滿山的橘樹都這么繁盛了。

          仲春之時,便是繁盛的花季,園里像下了一場薄薄的雪;濃郁的香氣隨風而散,無風也散,整個小城都香透了。這時,你不由自主地遐想秋天了,但是,還是不要遐想了。你看,橘樹收了花,撤了香氣,便又墨綠得靜穆和凝然,不急不躁了;還生出一些嫩枝來,卻并不太長,在什么都瘋長的漫長夏季,橘園透著遲滯和笨拙。

          陽歷七八月份,市面上就有早橘了,青色,自然酸;即使不酸,也寡淡。而洪水嶺的橘園毫無動靜。又一批橙色的早橘上市了,賣完了。洪水嶺的橘園依然不為所動。待很多地方的橘子都爭早趕趟地賣起來了,洪水嶺的橘園還是不溫不火。

          待到寒露霜降時節,秋風漸濃,洪水嶺的橘子悄悄地撥亮了內心的燈盞,閃亮于枝頭,橘園頓時亮堂起來,碩果壓枝,不得不支起短棒撐住。一年中的熱鬧時光到了,游人如織,買者如云。雖然比市面上的橘子要貴許多,但落地不沾灰,行銷遠近。倘若經幾場霜,表皮發紅,外殼松脫,一剝便落,瓣瓤間的隔膜薄如竹膜,如包糖果的糯米紙。這時的橘瓤入口即化,醇甜無比,你吃得平喉填嗓了,而味蕾猶不饜足。

          這樣的時節,徜徉于這樣的橘園,吃幾個這樣的橘子,面對山下那個急吼吼販賣青嫩的世界,心里是不是多了幾分篤定、沉靜和從容?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李群芳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