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村以省級“同心鄉村”工程創建為平臺,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內容,緊緊圍繞 “同心鄉村” 創建目標及新農村建設任務,同心同德、同心同力、同心同行,五項對接順利推進,村級建設全面開花,村莊面貌顯著變化,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同心工程”取得了驕人成績 。
經濟建設實現新豐收
一是村企聯合。通過組織和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資金、項目、技術等要素資源,以產業聯村、項目帶村等形式,東園村建立了全面合作機制。從2010年開始到2015年實現了全市第一個全村所有土地依法流轉,成功引進了孫水河谷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坤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家農業龍頭企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操作模式建立了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現已輻射到東坪、小江、陡山、久施等周邊村,已建成標準化蔬菜基地417畝,葡萄基地786畝,果園基地215畝,紅豆杉和楠木名貴苗木基地834畝,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豐厚的經濟效益,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廣泛好評。二是合作共贏。為培育新型農民,成立了東園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統戰專業技術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開展各類培訓。近年來,每年組織黨員干部遠程教育集中學習10次,舉辦農民技能培訓班5期,全村群眾勞動就業率達到100%,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600元,年均遞增20%。并以此為中心,逐步擴大農業產業輻射面,形成連片的生態、觀光、休閑、旅游農業產業。
社會建設帶來新氣象
一是大力完善村組公路建設。為完善交通網絡,近兩年,總投資123萬元(其中村民集資45萬元,統戰人士贊助出資78萬元),拉通并硬化通組公路總長3.54公里,構建了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交通運輸體系,全村公路面貌得到極大改觀。二是盡力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為了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問題,成立了村自來水公司進行運營管理,共投入資金120萬元(其中統戰人士捐款80萬元),正在新建石坪山集中取水點,修建蓄水池、鋪設管道、安裝水表,將建成一套完整的飲水系統。三是全力建好標準化桂花聯校。桂花聯校是東園、東坪、小江等三村的聯合學校,因歷史等諸多原因,桂花聯校一直設置在年代久遠的梁氏宗祠之中,且墻面開裂,整個校舍成D級危房,對廣大師生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目前,五江集團擬贊助100萬元,其他統戰人士捐資200萬元,正在擇址新建一所高標準完全小學,預計在10月底完工。四是竭力實施村民房屋風貌改造。在上級部門、統戰單位及統戰人士的支持下,正著手實施住房風貌改造,對主干路沿線一些“空心房”和危房進行拆除新建,對一些“裸體房”進行風貌改造,經摸底調查和實地丈量,需拆除危房13440平方米;改建空心房35棟;墻面粉刷12630平方米,共需資金242萬元,計劃在10月底完成,進一步美化村容村貌。五是著力開展志愿服務扶貧幫困。近年來積極組織統戰單位、統戰人士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發動全村在外的成功人士,對一些五保戶、孤寡老人、殘疾人、低保戶、特困戶和一些貧困學生,逢年過節進行慰問,發放慰問金和慰問品,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社會的溫暖,每年慰問幫困資金達到10余萬元。確保了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升學率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醫療、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六是強力維穩促進社會和諧。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社會和諧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成立了村治安聯防隊,配置了治安聯防車5臺,設立了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對矛盾及時排查,及時化解,實現矛盾不出村,問題不上交,村內連續八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非法傳教、邪教活動,無非法上訪和聚眾賭博現象,無買賣地下“六合彩”等不正當行為,村民之間平等、團結、和睦、友愛,連續多年被評為全鎮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文化建設呈現新亮點
一是建設高標準文化廣場。隨著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改變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單調的現狀,引導村民追求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調,總投資260余萬元建成了高標準、高質量的群眾文化廣場,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建立了圖書閱覽室和村民活動場所,現已竣工投入使用。文化廣場真正成了農民的精神家園,成了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新景觀新名片、新縮影。二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成立了廣場舞隊、龍獅隊、太極拳隊等群眾文化娛樂團體,每天晚上,歌舞升平,群眾文體生活極為豐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并且每年定期舉辦葡萄節、攝影、籃球、廣場舞、書畫文藝等大型集中性文體活動,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大力挖掘、開發、保護和傳承本土鄉村文化,2013年,成功舉辦了“全國美麗鄉村快樂行”閉幕式;CCTV-10專程采訪了農民藝術家梁送強的根雕、書畫創作,提升了東園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政治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是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增強。通過“同心鄉村”工程對接,在上級統戰部門及幫扶單位的指導和幫助下,建立和完善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黨建工作的軟、硬環境明顯完善,村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明顯增強,支部的威信和影響力及“雙帶”能力明顯提高。同時積極發現、影響和培養了一批有頭腦、有能力、重實干的黨外人士,這兩年,有3名年富力強的統戰人士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1名吸收為預備黨員,2名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戰斗堡壘作用日漸夯實。二是村級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積極加強村級領導班子作風建設,打造務實、民主村級班子,健全村級管理制度,建立了項目建設、財務開支、收益分配等重大議事制度,每年組織通報會、協商會至少2次,實行村務、財務公開,實現了村民議事協商和民主監督評議,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
生態建設引領新生活
發揮統戰優勢,規劃了“一河、兩園、三帶、四景區”總體戰略,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積極建設生態文明。一是完善綠化亮化工程。近年來,在統戰單位及統戰人士的支持下,投資近100萬建設好了廣場花壇花池和公路兩旁綠化帶,目前正在繼續推進全村綠化。投資72萬元在村主干馬路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二是全面實施清潔工程。爭取了省農業廳的清潔工程實施項目,以“清潔生產、清潔生活、清潔庭院”為重點,投入資金60萬基本完善了全村污水處理和改廚改廁等工作。三是建設美麗家園。按照“三清”“四改”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建設。一方面積極組織開展生態文明知識宣傳、教育和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提高村民對生態環境的認知度。另一方面,建立環境衛生整建長效機制,制訂了環境衛生村規民約和整治保潔制度,開展控違拆違,強化“門前三包”責任制,設立了環衛專職保潔員,每月對各家各戶進行公開評比獎罰。目前,農戶“四改”率達90%以上,在全鎮衛生評比中連續多年穩居前列,被評為“婁底市環境整治與建設示范村”。村民中使用太陽能、液化氣等清潔能源的農戶達80%以上,成功爭創為“湖南省兩型社會示范村”。
我們相信,東園村通過以創建“同心鄉村”工程為平臺,以“引鳳歸巢”為抓手,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牢記“同心同德、同心同力、同心同行”的宗旨,秉承“生態立村、產業強村、旅游活村、民主管村”的理念,團結一心、攻堅克難、開拓創新、順勢而上,一定能在產業發展、生活寬裕、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同心鄉村”之路上越走越寬闊。
作者:劉明華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