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順老人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句話在楊市鎮100歲老人肖梅英和兒媳肖果華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肖果華幾十年如一日,獨自悉心照顧婆婆,用孝心譜寫了一曲尊老敬老的動人樂章。
今年4月,肖梅英老人在楊市鎮湘軍故居云桂堂內迎來了百歲生日,在親人的祝福中,老人最興奮的頭一件事就是要夸一夸兒媳婦,說一說兒媳婦帶出來的好家風。
39年前,24歲的肖果華嫁給楊市鎮洄水村村民彭迪迪為妻,走進這個家庭,了解了這個家的故事,肖果華深感婆婆一生不易。原來,在婆婆肖梅英24歲那年,公公拋棄了這個家,離家出走并另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公公這一走,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婆婆身上,幾十年來,堅強的肖梅英老人硬是咬著牙,迎接命運的挑戰,獨自把一雙兒女撫養長大。39年來,想到這些,肖果華就感慨萬千,平時處處為婆婆著想,以彌補歲月帶給她的不幸。在肖果華的精心努力下,一家人的生活雖然清苦卻也有滋有味。然而,好景不長,肖果華49歲那年,丈夫因病去世,從此,她便獨自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把老人當做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對待。前幾年,婆婆不幸摔倒,造成腿骨骨折,此后很長時間都臥床不起,肖果華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婆婆身邊,每天替婆婆換衣服、搓身、梳洗。婆婆喜歡吃面食,她就常常給婆婆煮面條,做婆婆愛吃的肉丸子,想盡辦法讓老人多吃些點。再苦再累,忙前忙后,她沒有一句怨言。平時,她總是笑呵呵地說:“和婆婆在一起,我很開心,多年來照顧她老人家,已經習慣了。”
如今,肖果華的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立業,見母親年齡也越來越大,父親又去世了,多次要求接母親到北京一起生活,可是,肖果華一次次地拒絕了去城里過安逸的生活,執意要留下來照顧年邁且身體有病的婆婆。“老人年紀這么大啦,我不照顧誰來照顧,我走了,她怎么辦?”
肖果華多年如一日照顧婆婆的事早在鄉里鄉親間傳為了佳話。提到她,附近的村民們都一個勁地夸獎。在肖果華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幾個子女也用同樣的孝心回報著含辛茹苦的母親。
作者:龍 洪 曾燦芳 吳農兵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