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翻書,看到三則有關算“賬”的故事,感慨良久。
一則是:魯國宰相公儀休非常喜歡吃魚,有一天,公儀休正和他的學生交談,有人送來兩條鮮活的大鯉魚,公儀休婉言謝絕了。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嗎?現在有人送魚來,您為什么不接受呢?”公儀休答道:“正因為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反國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在想吃魚就自己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
第二則是: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左右大臣說,貪官們無不愛財,其實他們并不懂得應當怎樣愛財。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來說吧,俸祿都很優厚,一年所得,數目很大。若受人賄賂,不過數萬,一旦敗露,官職、俸祿全被剝奪。這難道說他真正明白如何愛惜財物?縱然事情還沒有被揭露出來,他心中難道不會常??謶謫?
還有一則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給他的手下算過一筆賬:老老實實地當官,守著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反之,就有被砍頭的危險。
為官從政者會算“賬”,做到不貪“井”外之利,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貪官們總嫌自己的“水井”不滿,不擇手段地謀取不義之財,當他們的不義之財如大江大河之水滾滾而來時,也常常就是連同他們自己一起毀滅之日。這時候,不僅大量的金錢財寶自己享受不到,就連淺淺一口“井”的水也喪失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陳毅同志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領導干部應該增強算“賬”的意識和能力,保持一份清醒,悉心守護好屬于自己的那口“井”,堅決做到不貪“井”外之利。只有這樣,才能守住為官的底線。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劉春平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