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藍溪戀歌

        來源:漣源新聞網(wǎng) 作者:楊衛(wèi)星 編輯:石成 2015-05-11 18:46:40
        —分享—

        副標(biāo)題:——追憶彭立珊先生

          這是一條古老的街巷,光滑的石板路,碧綠的漣河水,彎彎的藍溪橋……

          在爬滿青藤的藍溪橋左邊,有一棟古老而別致的三層木板房,著名慈善家彭立珊先生在這里度過了他多彩的童年和少年。

          高翹的屋檐,古老的院落,青青的瓦房,雕刻的神龕,陳家園—— 一個多么熟悉的名字,彭立珊先生在這里開始啟蒙教育。還有五屬館、天皇殿,在這里,彭老先生從小就受到慈善的啟迪,仁愛的熏陶。

          在藍溪橋下的墨溪河中,有一對用青石板砌成的古井,酷似龍的雙眼,稱為“龍眼井”。井里清澈見底,井水冬暖夏涼,味正甘甜,常年不枯。清清漣河水,悠悠故園情。井水宛如慈母甘甜的乳汁,一直滋潤著彭老滾燙的心扉……

          走下藍溪橋,是一條用天然青石鋪成的石板路,一塊塊磨得油光的青石板,見證著歷史,鐫刻著滄桑。青石板路給了彭老太多童年的記憶,忘不了那份鄉(xiāng)情、鄉(xiāng)音、鄉(xiāng)愁、鄉(xiāng)戀……

          難忘少年騎竹馬,回首已是白頭翁。幾十年一晃而過,但青石板路仍然深深地印在彭老心上。彭老當(dāng)年就是喝著這沁人心脾的“龍眼井”甘泉,踏著這條青青的石板路,走出小巷、走過坎坷、走向成功、走向輝煌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濃濃鄉(xiāng)音,綿綿鄉(xiāng)情,曾勾起彭老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眷戀;彭老的每一絲音信,無不吸引著家鄉(xiāng)關(guān)注的目光。家鄉(xiāng)是彭老永遠的牽掛,彭老是家鄉(xiāng)永遠的驕傲!

          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1982年,彭老花甲大壽,他老人家情牽桑梓,眷戀故鄉(xiāng),回到了闊別多年的藍田光明老街,老街的廖送娥老人至今還珍藏著彭老花甲大壽的大紅請柬。在藍溪橋一帶,這里的老人還念念不忘地傳誦著老同學(xué)、老伙伴彭立珊先生的感人故事,講述著他艱苦打拼的傳奇經(jīng)歷。

          光明街的青石板路,走出了不少像彭老這樣的名人志士;漣河中的“龍眼井”水,滋潤著世世代代漣源兒女。

          啊,彭老——您雖已離我們而去,但無論天荒地老、日月輪回,您的善舉,您的大愛,像那古老堅實的藍溪橋,永遠矗立在我們的心上!

          “天邊飄過故鄉(xiāng)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dāng)身邊的微風(fēng)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

          古老蒼勁的藍溪橋,見證著彭老難忘的歲月;奔騰不息的漣河水,永遠為彭老唱著思鄉(xiāng)的歌謠……

        來源:漣源新聞網(wǎng)

        作者:楊衛(wèi)星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