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開我們整整15年了,我對父親的印象已經很模糊,只有鄉下老家堂屋里端放著的父親的遺像,使我不時想起父親。
在我零星的兒時記憶中,父親是非常嚴厲的,我們三兄弟誰做錯了事,父親便用指節敲我們的頭,還不準我們哭出聲來。我和哥哥敬畏父親,從沒過大聲哭叫過,弟弟嬌氣點,不管父親的“規矩”,打得痛了,他就大哭。聽到弟弟的哭叫,父親并不理會,但也不會懲罰得更厲害。
小時候家境貧困,母親沒菜可煮,在鍋里放點水,放進油鹽,就是一餐菜。大米都是自家種的,我家良田不多,產量不高,我們兄弟跟著父母吃過很多紅薯當飯……就算這樣,父母也省吃儉用,盡力供我們三兄弟上學。父親說,他和母親寧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不管我們成績如何,都要讓我們讀書讀到自己不想讀了為止。
母親是湖北人,父母的結合凄美曲折,所以父親一生都疼愛母親,生活中磕磕碰碰,父親再生氣,最多拿桌子出氣,拍得桌子嘭嘭響,也從不傷害母親。
父親總穿著廉價的中山裝,胸前的口袋插著一支鋼筆,儼然一個知識分子。父親的確是村子里的“才子”,字寫得很好,鄰居有事總來找父親代筆,父親也很樂意幫忙。
我結婚前,父親突然“奢侈”了一回,花了70多元買了一件呢子大衣。聽母親說,父親為我東挪西借操辦完婚事,肯定會省吃儉用好幾年,但為了走親家有面子,就買了件好點的衣服。
1998年,一向身體健康的父親生了一場大病,一年后離開了我們。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我找到了父親寫在一張材料紙上的希望我們三兄弟和睦相處的一句話……父親一定不想離開他相敬如賓的妻子,不想離開我們兄弟,所以遺言沒有寫完,也沒有交代我們一句,每念及此,我就心酸不已。
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我潸然淚下,我想再當面喊一聲“爸爸”,再看一看父親……
來源:漣源新聞網
作者:肖星群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