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頂岳坪
沿著最高峰岳坪峰上潺潺流下的溪水溯溪而行,不一會就來到了岳坪峰腳下。通往岳坪峰的路是條崎嶇的山路,想登頂岳坪峰,就只能走路爬山或者騎馬。有幾匹馬可供選擇,我想穿越到三國時代,感受關公騎赤兔馬,溫酒斬華雄的英雄氣概,就選了一匹外表極為健碩雄壯的棗紅色高頭大馬。
這馬兒真行,完全不需要人牽,溫順而穩重,沿著陡峭逼仄的山路,往岳坪峰而去。第一次騎馬上山,剛開始心里總是不踏實,雙手緊緊地抓住那長長的鬣鬃,雙腳使勁夾住馬肚子。開始的那段路,狹窄得只能容一個人勉強走過,旁邊還是懸崖,稍不留神就會掉下去,讓人心驚膽戰,騎赤兔馬的那種豪情一下子消逝了大半。馬主人不斷安慰我們:“不要怕,沒事的,放松一點。”果然,馬兒馱著我們平穩地走過了一段又一段看似萬分危險的山路,峰回路轉的地方或岔路口,馬兒看似要走錯了,但又機敏地轉過頭來,繼續前行。
走到林木幽深之處,豪情又油然升起來。山路旁,總有一條小溪,沿著彎彎曲曲的溝壑叮叮咚咚地流著,彈奏著一曲古老的高山流水,陪伴著我們。溪水有時漫過青石板,馬兒的蹄子踏進溪水里,濺起陣陣水花。一棵棵參天大樹,像一把把撐天的巨傘,密密地遮住了外面的世界,陽光從縫隙間擠進來,漏下斑駁細碎的日影。茂密幽深的山林里,馬蹄的“噠、噠”聲,溪水的潺潺聲,蟬兒的嘶鳴聲,鳥兒的啁啾聲,偶爾,密林深處傳來爬山小伙子的歡呼聲和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語聲,給幽深的林子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古人有詩云“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深”,今天,我算是過了把癮,真正體會了一下其中蘊含的意境,真正體會到了圣潔、純靜、原生態的感覺。怪不得歷朝歷代的賢人雅士,寧愿放棄塵世的奢侈與繁華,隱居名山大川,過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生活。
一個多小時后,終于登上了岳坪頂,前面一塊坪,坪前五十米處拾階而上,就到了藥王殿。龍山草藥漫山遍野,相傳孫思邈曾在此采藥治病,至今藥王殿內還保存著一千余個孫氏秘方,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懸壺濟世的藥王,就修建了這座藥王殿。殿宇依山勢而建,由條石砌成,頂蓋大鐵瓦,歷經千余年巋然不動,整個建筑古樸蒼涼。山門上橫刻“湘南孕育”四字,兩邊鑲有兩副對聯,一聯為“萬里風云供吐納,四時花草著精神”;一聯為“宮闕生靈穹,天章云漢;造化云神秀,仙露金莖。”殿堂正門上刻“藥王殿”三字。殿內供奉藥王孫思邈神像,藥王塑像清癯而睿智,滿懷著悲天憫人的濟世情懷,雙目炯炯,凝視著他的后世子孫。殿內還有一口古泉,泉水終年不斷,據說,千年大旱,井水不會減少;萬年大澇,井水不會增加。滿滿地喝上一碗,甜絲絲、涼絲絲,將滿身的疲憊沖洗得煙消云散。
爬上藥王殿后面的緩坡,這里地勢平坦,沒有樹,滿眼都是萋萋的芳草,有尺余深,隨著呼呼的山風,使勁搖晃著身子,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極目遠眺,龍山風光盡收眼底,縹緲的云霧之間,四十八面龍山,層巒迭嶂,郁郁蒼蒼,像一條巍峨的巨龍,在縹緲的云海中出沒。清晨站在這里看日出,蔚為壯觀,更為龍山一絕。
竹海村姑
下了岳坪頂,沿著公路拐個彎繼續前行,好似進入了楠竹的海洋,到處是蓊蓊郁郁的青青翠竹,瘦勁挺撥,一根根直插云宵。“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正在遐想間,那雷鳴般的蟬鳴聲,又好似將我們帶入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古戰場。在這里,你完全不用擔心口渴沒有水喝,公路旁邊,不時能看到用青翠的竹筒導引出來的一股股泉流,只須將嘴湊上去,美美地喝上一口,順便洗一把臉,不僅洗掉旅途的勞累和疲憊,更重要的還洗掉了滿腔的污垢和積郁。林海深處的一處公路旁邊,幾個小姑娘背著竹籃,帶著小鋤頭,正在采挖野菜,歡歌笑語聲回蕩在森林里。她們紅樸樸臉蛋上蕩漾著甜甜的笑,一雙雙晶瑩閃亮的眸子恰似龍山的山泉水,清澈而優美。龍山上有的是野木耳、野芥菜、野莧菜、野菠菜……它們是天生的美味,用野菜開個湯,鮮美可口,如果再放上幾片龍山臘肉,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紅日西墜,當老天抹去了西邊地平線最后一片殘霞的時候,“飛水溪”唱著甜美的山歌歡送我們走出了龍山。
也許,龍山沒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絕,然而,他卻像純樸的農家婦女釀出的一碗醇香醉人的米酒,像粗獷的山里漢子吼出的一首純真而質樸的山歌!
作者:王林華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