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分別對應(yīng)十二種動物,羊就是其中之一。歷史上,羊是中國先人們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yǎng)的動物之一,對于早期人類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
羊是人類的朋友,中國大江南北、邊塞海濱無處不有。南方處處有山羊,北方草原有綿羊,西部雪域高原則有珍貴的藏羚羊。羊?qū)χ袊鴤鹘y(tǒng)文化的發(fā)展進程起了很大作用,這一漫長過程亦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羊”文化。
在中國“龍”圖騰出現(xiàn)之前,“羊”曾是不少部落的圖騰,受到頂禮膜拜。中華人文始祖“三皇”中的伏羲和神農(nóng),他們的部落均以“羊”為圖騰。伏羲生于成紀,“成紀”是古羌戎活動區(qū)域,古羌戎的原始圖騰也是“羊”。伏羲的“羲”字中亦有“羊”。伏羲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明著名的“八卦”文化,而據(jù)傳這受到了古人祭天時“羊角柱”投影的啟發(fā),伏羲才靈光閃現(xiàn)。
“真、善、美”是中國百姓傳統(tǒng)價值觀的三個重要內(nèi)容,而三者均與“羊”有關(guān),其中“美”和“善”則直接因“羊”而產(chǎn)生。《說文解字》將“美”字和“善”字均歸入“羊”部,認為“羊大為美”。殷墟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上,“羊”字是戴著羊角飾物的人的形象,即以“羊人為美”。而“善”字亦與“羊”相關(guān),即“口”出善言、心地善良。“真”字卻形似一只肥羊,“真”字下面的“八”象羊的雙角,上面一豎象條羊尾巴,兩頭的兩橫象羊的四腿,中部則象羊的壯碩身軀。
“羊”還有美好、吉祥、如意、平安、成功等意。成語中有“三羊開泰”,比賽贏了的“贏”和爹娘的“娘”,其讀音在許多方言中也讀“羊”。“羊”還是財富的象征。衡量牧民財富主要看家里有多少只羊,國際貨幣符號“¥”亦與“羊”字十分相似。
中國人對“羊”有著深厚的感情。“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故事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相傳有一年,楚地南方因旱災(zāi),田地荒蕪,農(nóng)業(yè)失收,百姓饑荒。某日,楚庭上空突現(xiàn)五朵祥云,五位仙人身著彩衣,騎著五只仙羊,仙羊各口銜一株六穗的稻子,翩翩而降。仙人把稻種贈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從此,這里有了稻谷和羊,百姓永無饑荒、安居樂業(yè)。這個地方就是廣州,亦稱五羊城。
羊質(zhì)樸無瑕,象征樂于奉獻,孝順有禮,品德高尚。吃的是草,全身是寶。明代“羊有跪乳之恩”的說法流傳至今,人們用以教育子女要懂得孝順父母。中國生肖文化認為,屬羊的人“善心仁慈”,他們“是高貴的、迷人的、有藝術(shù)家氣質(zhì)的”。
古代高官崇尚用羔裘作朝服,以顯示自己有羔羊般純潔的德行。如《詩經(jīng)》中《羔羊》有“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句,《羔裘》有“羔裘如濡,洵直且候”句。
羊雖然性情溫和,不爭強好勝,但其頭上長有尖銳、堅固的雙角,關(guān)鍵時亦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外表溫順,但密藏其中的韌性與斗志非比尋常。”
來源:漣源新聞網(wǎng)
作者:譚文革
編輯: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