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沃土孕育文明花——漣源市國土資源局文明創建工作紀實

        編輯:石成 2014-07-21 09:11:15
        —分享—

         

         漣源市國土資源局干部職工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進村入戶

        漣源市國土資源局干部職工踴躍獻血

            乘科學發展東風,和國土文明樂章。近年來,市國土資源局緊緊圍繞“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工作主題,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堅持品牌化管理,不斷創新載體,豐富活動內涵,激活發展潛力,文明創建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2008年以來,先后榮獲全省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單位、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依法行政先進單位、全省預防職務犯罪“優秀預防項目單位”;婁底市耕地保護先進單位、維護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先進單位;漣源市三個文明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安全生產、財源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依法行政等上級各類獎項70多個。分別被婁底、漣源兩級市委政府授予“特殊貢獻獎”,行風測評連續4年位居全市前茅。所屬20個國土資源所,1個獲“湖南省青年文明號”,1個獲“婁底市級文明單位”,1個獲婁底市國土資源系統“十佳國土資源所”,5個獲“漣源市文明單位”,全市國土資源管理各項事業獲得全面發展。

           一、規范創新,鑄造過硬團隊品牌

          近年來,市國土資源局以“561”工程為抓手,致力打造過硬團隊品牌。

          以“五過硬”為目標。即,建設過硬班子、打造過硬隊伍、煉就過硬作風、塑造過硬形象、實現過硬佳績。

          深入加強六項建設。一是抓班子建設。局黨組把打造一個團結務實、勤廉高效的領導集體作為推進工作的關鍵來抓。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嚴格的分權制衡機制,注重加強班子整體功能建設,凡人員異動、重點工作安排、重大經費開支等,一律由局黨組集體研究決定。班子內部注重交心通氣,保持精誠團結。執行黨組決策,班子成員堅持以身作則,作好表率。二是抓作風轉變。深入開展“心系群眾、服務基層、推進發展”作風建設活動,結合“創先爭優”等活動,制定《作風建設實施辦法》,實行上下班指紋簽到制度。推行開門辦公、政務公開、實名登記、投訴舉報等四項制度,加強行政效能監督。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重點解決了上下班遲到早退、網玩、辦事拖沓、效率不高等干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杜絕了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不良現象。三是抓制度規范。編制印發了《國土資源工作規范》,從學習考勤、公務接待、車輛管理等內控制度,到首問責任制、內部會審制度以及各項業務操作流程進行了全面規范。四是抓業務技能。組織編寫《國土資源工作手冊》、《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知識》等培訓資料10余套20多萬字,4年舉辦各類培訓班40多個。投入經費20多萬元,對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基層所200多名干部職工和業務骨干進行了輪訓。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各類培訓、函授、成人自考等,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大規模的培訓格局。五是抓廉政建設。大力開展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對經營性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出讓等重大業務事項,推行集體會審制度,堅持預防工作與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同步規劃、同步開展,實現了項目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的“雙優”目標。六是抓服務質量。推行限時辦結制等十項便民制度,相關行政許可項目進入市政務中心公開辦理,完善了“一站式”、“一個窗口”的政務服務方式。

          推行一種服務模式。即:一句問好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個席話語解惑,并建立行政相對人登記臺帳,做好回訪。深入開展“六個不讓”,突出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即:不讓工作在我手中延誤,不讓文件在我手中積壓,不讓差錯在我這里發生,不讓來辦事的同志在我這里受冷落,不讓不正之風在我身上出現,不讓國土資源形象在我這里受到損害。

          在婁新高速、滬昆高鐵等建設項目征地拆遷現場,在伏口鎮萬壽村、龍塘鎮金雞村等地質災害隱患點上,在項目報批、招商引資等經濟建設主戰場上,在極端天氣自然災害中,國土資源系統廣大黨員干部爭先創優、勇挑重擔,向全市人民展示了新時期國土干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良好精神風貌。

          二、搭建平臺,鑄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優化硬環境。2008年以來,投入 60多萬元,開通了局政務門戶網站,為群眾了解國土資源工作、方便企業辦事打開了一扇窗口;添置了辦公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投影儀等現代辦公裝備,提高了辦公效率;購置了乒乓球桌、羽毛球、象棋、籃球等文化娛樂設施和用品;美化、綠化辦公環境,在局機關辦公場地十分有限的條件下,租用明揚羽毛球俱樂部場地,專門用于改善職工文化體育生活;建成了閱覽室、圖書室、榮譽室、黨員電教室等場所,確保了文明創建工作有載體、有陣地、有活動空間。

          二是搭建好平臺。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參與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知識搶答、書畫、征文等各類比賽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積極組織參與義務植樹、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根據干部職工興趣愛好,由工會發起成立了驢友、釣魚、象圍棋等小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每年利用三.八婦女節、九九重陽節等舉辦拔河、登山等特色活動。 2010年,創辦了國土資源系統首屆男子籃球運動會,2011年,舉行了男女羽毛球單打運動會、建黨九十周年開展紅歌大家唱、組織干部職工到井崗山、遵義會議舊址等革命圣地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教育,等等。形式多樣的文娛體育活動有效豐富了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振奮了精神,激發了活力,推進了工作。

          三、服務發展,鑄造閃光業績品牌

          市國土資源局堅持科學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國土資源管理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效資源保障。

          建設用地合理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通過土地政策支持,國土資源部門配合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推行“以地生財,以財興鎮,以鎮活商,以商促農”的土地經營模式,全市累計新增城市(鎮)面積約8km2,市經開區、茅塘、楊市、水洞底等6個工業園完成布局,全市“一核心、二主軸、三組團、多網點”的市域城鎮框架逐步成型。僅2011年,全市共爭取批回31個建設項目共276公頃建設用地,確保了長韶婁高速公路、169廠配套設施等一批基礎設施和新型工業化項目的用地需求。

          推進農業產業化卓有成效。我們堅持把涉農資金、涉農項目作為促進農業產業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推手,以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切入點,大力開展村鎮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全市累計投放整理、開墾專項資金2.1億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24個,整理耕地2300公頃;實施土地開發項目98個,面積1500公頃,增加有效耕地面積1300余公頃,全市連續12年實現耕地總量占補平衡。天華牧業、祥興農業園、德仁科技、鐵農科技園等一批農業企業,國土部門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安排、基地開發建設等環節予以重點扶持,打造了“綠色”和“特色”產業。

          國土資源財源支撐日益凸顯。累計為市級財政創收土地出讓金5.7億元,其他行政事業性收入1200萬元;通過盤活改制企業土地資產,實現土地資產變現2.2億元;礦業經濟方面,累計入庫的兩權價款1.2億元,礦產資源補償費2900萬元,收存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600萬元。

          國土資源保護和管理秩序持續向好。切實加大耕地保護和監管力度,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達到45566.67公頃,保護率達84%。深入開展土地執法百日行動、基本農田保護大檢查、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礦山超深越界整治等專項行動,累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808起,礦產資源違法案件158起,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6130份,全市用地用礦秩序明顯好轉,礦山數量和布局進一步趨向科學合理。到2011年末,全市擁有各類礦山企業211家。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對30個礦山的生態環境進行了恢復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維護群眾權益和社會穩定不遺余力。征地程序不斷規范,征地補償標準大幅提高,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全面完成全市地質災害普查,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0起,避免人員傷亡815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近年來全市沒有發生因地質災害而引發的群死群傷事故。積極維護和改善民生,共取消測繪服務費等行政性收費項目4個,累計為全市農民減負近千萬元。致力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基層,處理各類群眾來信來訪399起1060人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58起,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和重積案45起。

          國土資源基礎工作不斷強化。規劃修編、第二次土地詳查、信息化建設等各項基礎業務全面完成,“數字國土”、“衛片檢查”等科技應用不斷推進,國土資源管理精細化程度顯著提高。按照省廳提出的“五個一”建設標準,全市20個基層國土資源所4年間累計投入建設資金600多萬元,辦公條件明顯改善。

          踏著漣源經濟發展“后發趕超”的鏗鏘步伐,沐浴著時代文明的溫潤春風,500多名漣源國土人,正以他們意氣風發的嶄新風采、攻堅克難的昂揚銳氣、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譜寫著一曲曲“保資源、促發展、惠民生”的和諧樂章!

        編輯:石成

        閱讀下一篇

        返回漣源市站首頁